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精髓

「濕」為萬病之源 中醫師:可透過食療、按摩穴位幫助

台灣正值梅雨季,有些民眾容易感到昏沈、眩暈、睡不飽、四肢水腫等情形。中醫師表示,夏季空氣潮濕又悶熱,是身體排濕的關鍵時期,若民眾體內太多水分代謝失調時,便會形成「濕邪」;根據濕邪所停留的部位,會引起不同的臨床症狀而生病。

開業中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彭溫雅表示,「濕」為萬病之源,若人體體內囤積太多水分,無法有效排出,便會形成濕邪停留在體內。她今天分享近期所編濕氣調理全書觀點,表示人體的水分,會在吸收營養後轉變為精微物質,稱為「津液」,存在各個臟腑、組織、器官之間,以水為主要成分。

而津液的來源,從飲食而來。彭溫雅說,人體津液生成及代謝的生理過程,與五臟息息相關,其中以以腎為首要。如果體內津液不足,腎無法發揮正常排泄功能,會導致身體化燥傷津,以醫學上解釋就是體液不足導致低血壓性休克,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而人體器官中的「脾」是排除濕氣的重要關鍵。彭溫雅說,夏季的飲食應該以健脾胃、祛濕氣為重點。中醫認為甘入脾,甘味指甜味,即常見的五穀雜糧,如稻米、薏仁等,具滋養、補脾等功能;日常食物如木耳、絲瓜、蘋果、西瓜、紅棗等,也屬於甘味食物,可幫助健脾燥濕。

另外,民眾若常待冷氣房,因工作繁忙、無法休息情況下,下午易出現眩暈、頭昏腦脹、疲勞等情形,適時地在嘴裡含兩片紅蔘,有很好的提神效果;或可透過按壓翳風穴、勞宮穴、俠谿穴等三大保健穴位,來減緩眩暈不適症狀。

彭溫雅說,翳風穴位於耳垂後耳根部;勞宮穴位於手掌心,當第二、三掌骨之間;俠谿穴位於足背第四、五趾趾縫端,每次可按壓5秒、每回20次,每天數回。平時按壓具活血通絡、通竅醒神之效,可預防眩暈發作,緩解症狀。

濕邪 低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