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抗老化、調節血壓、促進心血管健康...酪梨好處多!從生活中攝取酪梨,你可以這樣做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精髓

毒性藥材 用於治風寒濕痹劇痛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根據中醫理論,治療痹證也可使用含有毒性的中藥材。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理論上,在痹證治療中,風寒濕痹疼痛劇烈者,常用附子(見下圖)、川烏、草烏等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中藥材,但這些藥材生用時毒性大,必須經過炮製,內服用量宜從小劑量開始遞增,適量為度,不可以長期服用。

林高士醫師指出,應用時可文火久煎,或與甘草同煎,這樣的做法有緩解毒性作用,如果患者服藥後出現唇舌發麻、頭暈、心悸、噁心等中毒反應,應立即停服,若病情危重者,應按照藥物中毒急救的方式進行處理。

林高士醫師舉例指出,譬如雷公藤性苦寒,有大毒,所以又被稱為斷腸草,但這個中藥材具有去風除濕,舒筋活血的作用,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包括日本、朝鮮、中國大陸等地,近年有醫界研究是否能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等疾病上。

由於這種藥材有大毒,內服時宜相當謹慎,雷公藤主要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肝受損、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頭昏、心悸、婦女閉經等症狀,若出現副作用時,建議最好停用,並由醫師診斷後對症處理。

痹是閉塞不通,而痹證又稱痹痛,為外邪侵犯到經絡、關節、肢體、肌肉,以致於氣血運行不順暢,進而引起痛、腫、麻木等毛病。林高士表示,痺證是以關節、肌肉疼痛為臨床上的主要症狀,痹證是傳統中醫特有的病名,病情輕微者病在四肢關節或肌肉,病情嚴重者可內涉及內臟。

林醫師指出,人會發生痹證,主因風、寒、濕、熱等外在邪氣閉阻人體經絡,進而影響到氣血運行,導致人的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等地方發生疼痛、痠楚、麻木,或是關節屈伸不利、僵硬、腫大、變形等症狀。

古籍《黃帝內經》很早就提到痹證的說法,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可見傳統中醫很早就注意到痹證,但痹證為中醫病名,如果從臨床表現來看,多跟西醫的結締組織病、骨關節等疾病相關。

常見西醫疾病名稱包括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肌纖維炎、痛風、增生性骨關節炎等疾病皆是,痹證病位在筋脈、關節、肌肉,但可能涉及到人體的心、脾、肝、腎等臟腑,所以中醫的痹證為老病名。

林高士表示,痹證能不能順利痊癒,與感邪的輕重、體質的強弱、治療是否及時,以及病後是否有良好的調養等因素密切相關。痹證初發,人體正氣尚未大虛,病邪輕淺,這時候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來說可望促使身體恢復正常。

痹證的病理因素包括風、寒、濕、熱、痰、瘀,病機關鍵則是在於經脈閉阻,氣血不通,但必須注意的是,雖然初發時感到外邪深重,或痹證反復發作,或失治、誤治等,往往會促使病邪深入,由肌膚而漸至筋骨脈絡,甚至損及人體臟腑,這時候病情已纏綿難痊癒。

林高士醫師進一步指出,臨床上,痹證患者通常表現肢體關節或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是疼痛遊走不定,甚至於關節劇痛、腫大、變形。痹證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不同年齡的發病與疾病的類型可能有一定的關係,尤其發病及病情的輕重往往跟勞累、氣候寒冷、環境潮濕等變化有關,痹證發生、病情加重也可能跟飲食不當有關。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關節 中醫 中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