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潮宗說,「立冬」是一年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代表著冬天來臨。不過立冬這天不一定就會很冷,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大太陽,像中午此刻他在宜蘭的氣溫就高達31度。但「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天若不知養藏之道,來年就容易生病,今天或近期進補,都有將營養儲備起來好過冬的意涵,只是需注意依體質而調整。
陳潮宗表示,早期台灣因環境差,民眾營養不足才需進補,如今生活條件改善,民眾則不一定都需「補冬」。針對今天想補冬的民眾,陳潮宗建議可吃一些中藥方面的溫熱食材,像是十全大補湯、藥燉排骨、四物湯搭配雞肉豬肉燉煮都是不錯的選擇;而手腳易冰冷的民眾,則建議羊肉爐、薑母鴨等食材來補氣抗寒冷。只是體質相對燥熱,或有喉嚨痛、高血壓與糖尿病等民眾,陳潮宗則不建議過度滋補,以免過頭
只是立冬代表冬天來臨,降溫之日不遠。陳潮宗說未來5至10天早晚溫差會逐漸擴大,民眾外出時多添加衣著外,在戶外空曠的場合建議也戴上口罩來保持溫暖。陳潮宗更提醒以下3種疾病為冬天好發期,民眾須留意:
1,皮膚病:冬天乾冷、皮膚癢,注意補充水份。 2,呼吸道感染:如氣喘與過敏等,都是冬天好發季。
3,心肌梗塞:冬天容易有血壓高、肝硬化、中風等風險。 最後,陳潮宗提醒民眾,冬天來臨需監控自身身體狀況,注意飲食,少鹽、少油,充足睡眠與運動,若有不舒服就立即就診,是讓身體強壯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