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皮膚搔癢怎麼辦?狂抓恐致傷口惡化、感染 醫曝7大臨床表現,預防與日常照護指南一次看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運動天地

媽媽扭一下/熟齡媽 運動減跌倒機率

動作示範/物理治療師鄭時雨<BR>
動作示範/物理治療師鄭時雨
記者陳立凱/攝影

怎麼找出適合銀髮媽媽的運動?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毓仁醫師認為,只要知道自己可負擔的運動強度,再搭配個人生活習慣,散步、水中走路、土風舞都是良好運動。

▇ 運動有幾好?

穩定血糖、遠離心病

「不要怕運動!」陳毓仁說,銀髮族最擔心跌倒,而運動可改善下肢肌力並增加平衡,好處遠多於傷害。若媽媽有嚴重心臟、肺部疾病和特殊體質,在開始運動前,請先諮詢醫師專業意見。

陳毓仁指出,運動可降低血壓、血脂肪、穩定血糖、減少心血管疾病,最推薦的益處就是「減少三到五成的跌倒機率」。

▇ 做什麼運動?

散步低負重 跑步不建議

醫師建議,銀髮族媽媽大多有關節退化的困擾,建議從事散步、固定式腳踏車、游泳等低負重運動。

至於慢跑和跳舞對於關節負擔大,需視個人情況而定,記得暖身,避免劇烈運動,運動時間也要逐漸增加,時間過長容易引起急性發炎。

推薦運動一╱水中走路

醫師和運動指導員推薦,體力較佳的媽媽可嘗試到游泳池「水中走路」,運動量是平時的一倍以上,阻力小,較沒有衝擊。但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因容易有傷口,不適合水中走路。

推薦運動二╱拉筋骨運動

屏東基督教醫院運動指導員葉秝均,經常帶著社區媽媽做運動,發現媽媽們的髖關節活動角度受限,因此拉開筋骨很重要,建議每周進行開展活動,扭一扭、拉一拉,減緩退化。

▇ 運動多久好?

每天30分鐘 視體能增減

陳毓仁說,一般建議每天至少從事中等強度的運動達30分,但是僅有三分之一的銀髮族可達成。

葉秝均說,銀髮族媽媽一周運動,同樣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的333為基準,若沒有運動習慣的,從走路開始,達到「有點喘還可以講話」,沒有問題就可加快速度,最後,體力允許再進階參與公園或社區的土風舞,增加身體協調訓練。

▇ 運動小提醒

1.注意走路姿勢:葉秝均表示,對熟齡媽媽來說,走路是很好的運動,但姿勢也很重要。放鬆地抬腳、身體往前傾,手肘彎曲擺動往下到腰際、往上到肩膀,是最好的走路方式。不適合長時間走路或無法長時間站立的媽媽,關節無法承受壓力,可坐在椅子上踏步。

2.在家訓練肌力:葉秝均說,除了有氧運動,增加肌肉力量也很重要。可利用水瓶、沙瓶、啞鈴、彈力帶做肌力訓練,一回合8到12下,每次做4回合,切記,每個肌肉部位需間隔一天,再進行訓練。

3.運動前要暖身:陳毓仁醫師表示,銀髮族早上起床身體較僵硬,從生理角度認為,傍晚運動比早上好,但是多數銀髮媽媽習慣早起,早晨運動更要記得做好10分鐘暖身運動,以減低運動傷害。

▇ 心血管疾病媽媽

運動強度極限 先諮詢醫師

患有高血壓的銀髮媽媽,從事運動雖較其他疾病安全,但若做過心血管繞道手術、心臟支架,可請醫師檢測運動強度極限,找出安全點。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銀髮媽媽,運動前應諮詢專業人員意見,建議從事有氧運動,從走路開始,慢慢進階到快走和慢跑,若發生胸痛或喘不過氣、頭暈等、心律不穩,應停止運動,盡速就醫。

▇ 糖尿病媽媽

改變運動強度 須測血糖狀況

在改變運動習慣或強度前,建議須測量運動前後血糖,了解身體狀況,若運動前血糖低於100,可依照運動強度補充糖分;高於300則不建議從事運動。

若有糖尿病合併視網膜病變,應避免劇烈或撞擊運動;糖尿病合併周邊神經病變者,須穿著適合的鞋襪,保護足部;糖尿病合併周邊血管硬化或阻塞,需採漸進式運動,例如,僅走100百公尺距離就感到痠痛的媽媽,「不要擔心,隨時停下來休息」,休息後再往前走,維持三至六周後,距離就增長,循環改善,增進體力。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運動 慢跑 肌力訓練 關節退化 五十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