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則得救!簡文仁6招走路法,這招最能強心肺練肌力
我們現在鼓勵健走,為健康而走就叫作健走。姿勢正確之外,你的步距大小、步頻快慢都可以自己調整,所以依你的體能、依你的心情、依你的環境,來決定你的步伐,這就是健步走,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健走。此外,不同的走路模式,對健康也有不同的效果。
快走、慢走都行!步距步頻影響效果
自然走:一般正常健康人的步距(跨出一步的距離)約為「身高(公分)-100」、步頻約為每分鐘100步,建議自己試試看一分鐘能走幾步,就能以自然走的數據定出基準。如果心肺功能不好、走快就喘,也不用勉強,自然走同樣有健康效果。
大步走:我有個養生口訣是「大步走、多蔬果、少發火」,鼓勵大家大步走;比方說我身高170公分,跨一步是70公分,當步距比70公分大一點,這就是我所謂的大步走。
健步走(健走):如果原本每分鐘100步,健步走可能達到120步;像我平常在走路、爬山,大概一分鐘120步,這是我的style,如果我還想刻意走快一點,就可以到130幾步。
快步走:真正的快步走可達每分鐘130、140步,大概2、3分鐘就會很喘、腳很痠;國策顧問紀政提倡「快步走」,有心肺功能、有氧運動的效果,也有肌力強化的作用。
散步走:很隨興像欣賞風景,步頻低於每分鐘100 步(例如80步)、步距較小,比較沒有達到有氧運動的效果,肌力訓練效果也較少,但享受放空、放鬆、清靜的好處。
慢步走:太空漫步般放慢動作,步頻低於每分鐘100步(例如60步)、步距會刻意再跨稍微大步一點;肌肉要夠強才控制得住,要強化肌力、伸展,走起來更消耗熱量、更費力。
萬步、多動都行!快樂不勉強最重要
每日萬步是鼓勵一般健康人的目標,紀姐(紀政)提倡「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機能要維護、至少五千步」,但如果退化性關節炎、腰椎疼痛,絕對不要勉強走一萬步,甚至不勉強你走路,散步走三千步、五千步,我們都鼓勵,醫師的建議也要自己判斷斟酌。
如果沒有運動習慣,我也鼓勵大家「動」一萬步,有動就好,不一定要走一萬步,我常說「隨時隨地、快快樂樂」做運動,伸懶腰、手舞足蹈都是一種「動」,從這個房間走到那個房間,從這棟大樓走到那棟大樓,培養動的心情、感覺,總比一直坐著不動來的好。
早走、晚走都行!環境安全注意3點
我們要考量外在環境的安全性,不要中午太陽太烈,不要馬路上空汙厲害、擁擠人多,不要天雨路滑,如果能找到安全路徑像公園、山徑、捷運地下街、百貨公司都很好。
服裝、鞋子也是環境的一部分,我個人習慣穿舒適、寬鬆一點,跨步很輕鬆,不會綁手綁腳,有太陽就戴帽子防曬、保護眼睛,帶點水補充水分。
另一個環境是指內在環境,昨天晚上熬夜、拉肚子、感冒,很累很虛,就不要勉強,來日方長。

早安健康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早安健康》的英文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早餐前運動最健康」最新研究:有效控血糖、燃脂肪
健身只顧上半身?當心胸肌還沒練成反而先操壞血管
影/重訓、慢跑、登山族看這!醫:鐵腿肌肉酸痛靠這招
運動後隔天肌肉痠痛怎麼辦?專家教你這樣喝咖啡減緩
戶外運動怕空污、帶口罩就行了?可能有這負面影響
身體會感謝你做的一切 專家教你這樣做提升基因的表現
跑起來!最新研究:任何程度的跑步 都能降低死亡風險
重訓只練上半身 當心血管硬化
健身反而讓血管硬化?專家提醒重訓不能只練上半身
錯誤抬腿反而傷神經!正確姿勢3要訣圖解
跑步其實也要訓練核心肌群 專家教你如何鍛鍊內外核心
40歲開始跑馬…十年後因心臟病倒下 跑步對心臟的利弊為何?
「飯後散步」不算運動?運動和活動有個最大差異點
舒緩緊繃的小腿和腳底 醫師教6招室內伸展操
男跑馬拉松使下體「血紅一片」教練指導如何做防護
治療師痠痛自救療法:2個基本動作有效放鬆緊繃筋肉
健走穿鞋有3重點 治療師:常被忽略卻很重要的是這點
操場繞圈走,順時針走好還是逆時針走好?醫師這樣說
走路、快走、慢跑有何分別?治療師教你怎麼走才不會有運動傷害
長壽且健康祕訣 美國《預防》雜誌告訴你這樣走路最好
跑步5個月竟掉了塊骨頭!怎樣跑步才能不傷膝蓋
動不動就背痛?七種躺床上就能做的背部伸展操
健走多快才有健康成效?醫師提供這個公式教你算心跳
靠跑步機健走取代外出散步走路?專家其實沒有很贊同
近百歲人瑞有何長壽飲食秘訣?答案可能讓人大失所望
南韓研究:不想禿頭 改成室內運動比較好
運動傷害讓小腿腫成「煙燻火腿」因為少做了一件事
早晨運動vs.晚上運動 專家分析不同時段要講究什麼
愛運動還是掉肌肉?醫師:都因為這族群動錯又吃錯
百歲人瑞中,十之八九是女性?科學家指出關鍵原因
猜你喜歡
生日有「1」或「2」 百元入住台南趣淘漫旅
別再將錢尿到馬桶裡!維他命只是創造「很貴的尿液」
蝦頭能不能吃?營養師:蝦子真的需挑掉是這2部位
羽絨衣手洗還是丟洗衣機?日本家事達人:脫完水放這個,衣物更快乾
顛覆傳統!日本名醫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45~59歲是健康關鍵期 謹守「二八法則」讓你更長壽
日本人為何長壽?專家分析飲食三大特色讓他們更健康
提升秋冬的免疫力 日本國寶級料理家都會製作這道食物
不想坐輪椅活到老?86歲國寶大師司馬中原分享5秘訣
雞腿是雞身上最值得吃的部位嗎?雞胸、雞腿、雞翅比一比
洗碗精不要「加水稀釋」 醫師:更容易腐壞變質
鐵質豐富替代紅肉最佳!素食者缺鐵可多吃這種菜
微波爐陳年油垢怎麼清?一杯水讓微波爐亮晶晶
卵子品質好不好,看分泌物就知道?醫師這麼說
小包乾燥劑該留還是丟?衛福部來解答
愛吃水果、吃得清淡卻得脂肪肝?醫生點出關鍵因素
怎麼穿都還是好冷? 常吃8樣食物讓你從胃暖到心
愛吃拉麵注意!日本研究:拉麵店盛行地區 這種病死亡風險愈高
一口飯讓長輩進加護病房?老年人做事要「七慢」
冬天家裡沒陽光、溼氣重?5秘訣不讓屋裡發霉
羊肉太腥、茄子太油、蒸蛋不嫩?你只是沒掌握技巧
維他命K可助減緩老化 老年人應多攝取這些食物
比馬鈴薯營養美味 台灣這款常見主食成美國人新寵
毛衣縮水怎補救?怎洗才不會變形?3招讓毛衣不怕洗
多吃乳製品能長壽嗎?哈佛做了22萬人追蹤研究
動錯又吃錯 肌少症纏上熟齡族
豬肝補血效果好卻被說很毒?營養師教安全吃豬肝
不失敗的鑄鐵鍋麵包
「排毒」從斷食開始?專家教你搞懂3種斷食法要怎麼吃才對
筋骨受傷的人別吃香蕉?營養師:確實有根據
5種常見「補腎」法 不但無效還可能毀掉你的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