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肺癌

肺癌免疫療法 醫界籲設給付機制

「花5、60萬元賭一個希望,你願意嗎?」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賴基銘表示,大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存活期有限,在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後,免疫療法可能成為最後一線希望,但藥費昂貴,讓不少病患打退堂鼓,而子女則是自責能力不夠,留下遺憾。

目前擔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一職的賴基銘指出,絕大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在得知用了免疫療法有機會延長存活期,都很想試一試,但反應率還不到兩成,且需接受一季至少四次療程後,才知道有沒有效果,大部分都搖著頭,離開診間。

賴基銘說,想知道免疫療法有無療效,差不多得花上5、60萬,如病友體型較重,費用恐達7、80萬元,對一般家庭來說,可是一筆沈重負擔;且花了錢,只是買個希望,近八成機率可能賭輸,治療無效。

賴基銘指出,健保財務有限,如果每一位癌友都能得到免疫療法給付,健保一定會破產,因此,在給付之前,應該設立機制,確保用在某個病友有效、有意義,此時健保再給付。

由於免疫療法反應率僅兩成,賴基銘認為,藥廠不該只是營利事業,也應負起社會責任,建議健保署盡快與廠商達成協議,比照「C肝口服藥物給付」成功案例,讓廠商也能分擔風險,健保則採取「西瓜甜、才付錢」模式,等病人使用三個月,審核有效,再從第四個月開始給付。

至於挑選病人的標準,賴基銘認為,免疫藥物如用於晚期肺癌患者第二線用藥,並不需要做生物標記,因為再次檢測原先腫瘤組織,準確度值得商榷,如果重新切片檢驗,則病人意願不高。臨床顯示,部分癌友的生物標記表現量不高,但接受免疫療法,仍有不錯療效。

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允諾今年給付免疫療法的12多億元會在年底用掉,對此,賴基銘表示,站在醫界及病友團體立場,希望健保盡快與廠商展開協商,別讓「沒錢沒得試」的病家悲劇重複在診間上演。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