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數不需使用農藥的蔬菜!天氣漸熱食欲差,2種涼拌菜吃了不發胖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其他癌症

腦瘤語言障礙 標靶藥控制佳

【聯合晚報╱李樹人】

頭痛、講話不清楚,54歲的張先生以為自己罹患腦中風,到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不料竟發現,腦部顳葉腫瘤併嚴重腦水腫,立即住院開刀,病理報告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BM )。

張先生於術後接受化療與放療,但經過半年,腫瘤復發,他決定接受標靶藥物治療,目前腫瘤控制中,沒有明顯神經症狀,可以繼續工作,甚至還能出國旅遊。

台灣每年平均新增600件腦瘤案例,患者以50至60歲居多,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因為腫瘤生長快速,侵犯至腦部重要功能區,如語言區、運動區、視覺區等,才會有明顯的神經症狀,影響生活品質。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鄭文郁表示,原發性腦瘤中,以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最為常見。由於擴散快,又容易復發,患者多半只能存活12個月,五年存活率更只有3%至4%。

目前治療原發性腦瘤方式,以手術切除為優先選擇,開顱後才能正確判斷,且能降低腦壓,減少症狀,術後再輔以化療與放療。不過,腫瘤並無固定形狀,加上癌細胞浸潤性高,容易深入腦部組織,很難切除乾淨,以致容易復發。

一旦腫瘤復發,部分患者因抗藥性無法再使用放療或化療,劑量過高則會有不良反應。由於腫瘤生長,需藉由新生血管以獲取養分,阻斷血管新生後便可使腫瘤萎縮。

原本用於治療大腸直腸癌成效不錯的標靶藥物,於2010年衛生署核准,可用於治療復發的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穩定患者神經功能。根據臨床研究,該標靶藥物可為患者增加平均四至六個月無症狀惡化存活時間,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維持最後生命的尊嚴。

鄭文郁提醒,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很難早期發現,民眾若是有頭痛或任何神經障礙,如語言障礙、肢體乏力、視覺障礙、人格改變等,都應盡速至醫院檢查,盡可能及早發現,才可及早治療。

●臺北健康城市週暨臺北醫療區域病人安全週園遊會

時間:11月12日(六)下午1時30分

地點:臺北市信義區香堤大道

(新光三越A8、A9、A11中間廣場)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完成所有遊戲關卡即可參加抽獎,前一百名參加民眾有神秘小禮喔!)

腫瘤 化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