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時間運動防癌效果更好!《國際癌症期刊》:降低2癌風險
運動「時間」也對降低癌症發生率有差異?!
運動對身體帶來的益處不勝枚舉,如何讓優點放到最大化,不妨考慮「運動時間」。根據今年9月刊登在《國際癌症期刊》發現,在早上8點到10點之間的運動比起晚上7點至10點運動,身體更能有抗癌的保護力。
研究人員分析2008年至2013年一共2795名西班牙參與者的數據,其中分為一組為781名患有乳癌的女性和865名女性對照,以及一組504名患有攝護腺癌的男性和645名男性對照。
每一組都回答平常運動習慣的問卷,包含運動項目、時間、頻率等,經過相關數據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上午8點到10點之間進行運動的女性族群,跟完全不運動的族群相比,乳癌的風險降低了25%,同一時間運動的男性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也降低了27%。
但當族群換到晚上7點至10點運動的男性,跟完全不運動的族群相比,患攝護腺癌風也有降低25%,卻比早上族群少了一點。特別是在婦女族群,發現晚上運動沒有特別改善及差異。
違反自然生理 罹癌風險自然升高
會有這樣的差異性,其實和人類「身體內的生理節律變化」是有關的,研究人員推論:「特定時間的運動,可能會增強對癌症風險的保護作用。」
重症醫學科黃軒醫師也對研究此分析:「當違反自然生理 ,罹癌風險自然升高。」主要跟我們生理變化有相關,像是褪黑激素、抗氧化劑、細胞激素和腎上腺素等都有關連。
助預防癌症!晚上運動卻影響分泌
研究人員表明:「褪黑激素可以預防癌症的風險,晚上運動會延遲褪黑激素的產生。」對此,黃軒解釋:「因為褪黑激素除了調節生理時鐘外,也是很強的自由基抑制劑及抗氧化劑,能有效保護細胞核及粒線體免受過氧化物傷害,同時亦擁有『抗發炎及多項癌症』基因調控功能。」
只是褪黑激素是「白天下降、夜間攀升」,尤其入睡後血中濃度為白天的10倍,可是當你在晚上運動,會延遲褪黑激素節律在夜間的發作,褪黑激素產生的時間縮短,濃度也降低。因為違反了身體自然生理時鐘反應,身體健康也有影響。
夜間藍光與乳癌、攝護腺癌風險有關
另外,研究也提到晚上運動會暴露於人造光,尤其是「藍光」和乳癌及攝護腺癌風險有相關,至於其他種類的癌症並未在研究中提及。
雖然研究仍有局限性,無法確定運動時間帶來是多大的影響,但研究人員強調:「效果的小範圍並不意味著它並不重要,因為癌症是多因素造成的疾病,當在人群中放大時,任何小的影響都可能很重要。」下次不妨假日要進行運動時,可以多選早上的時段。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癌症是身體慢性發炎!研究:10分鐘運動就能消炎防癌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癌症治療新曙光!輝瑞與國衛院簽訂精準醫療合作協議
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
口腔、食道癌 男發生率比女多10-15倍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篩檢除菌就能預防胃癌 衛福部考慮支持高風險群普篩
20歲女性每月要自我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X光攝影...各項檢查的費用比較
紅脣族口腔黏膜篩檢有用嗎? 過來人這麼說....
國衛院化療複方SLOG 治胰臟癌 存活期延長2倍
癌患化療放療易傷口腔黏膜 護理師教這樣照顧防口腔黏膜炎
癌細胞數目不到3.5億個之前,影像學通常看不到!名醫揭「關鍵這項檢查」一定得做
口腔細菌的大本營在舌苔 但為何專家建議別用漱口水或牙刷刷舌苔?
大多數癌症真的沒原因嗎?肥胖、維他命D不足等都可能致癌,只是你沒警覺
胰臟癌AI偵測 揪出1公分腫瘤
獨步全球!國輻中心新技術 6分鐘檢驗出10種癌症
癌友可打流感疫苗?醫師解析接種疫苗最好時機
肥胖是健康崩壞推手 這13種癌症都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抗老防癌第一道防線!每天規律做一件事可降20%罹癌風險
基因檢測治癌 高醫成效不錯
李健逢:癌症次世代定序檢測在精準醫療的角色
張文震:從臨床端,看進入精準醫療的挑戰與解方
李伯璋:基因篩檢浪潮 健保給付癌症類別與基因突變全癌症的策略
林東燦:精準醫療時代的兒童癌症診斷治療
石崇良:邁向精準醫療時代 檢測的管理策略
王正旭:精準醫療的益處與困境
善用生物相似藥 減輕病友與健保負擔
兒癌治療新突破 不限定癌症而以基因突變為治療方向
生命與金錢的拔河!「次世代基因定序」助癌症病患爭取治療時間
癌症不是那一種癌症 揭開癌細胞基因秘密的打怪冒險之旅
每一種癌症都會骨轉移嗎?發生了怎麼辦?醫師圖文解說
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 可降低20%罹癌風險!
猜你喜歡
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
防癌不可少「植化素」!血液腫瘤科醫師教蔬果怎麼吃最好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醫院辦21場攝護腺癌篩檢 2000人揪出100人PSA指數異常
少年3度罹癌恐切半張臉 單親爸戶頭剩4百善心協會全出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癌症為何難治?研究揭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原因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活越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癌症治療新曙光!輝瑞與國衛院簽訂精準醫療合作協議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排出血尿不會痛 卻可能是罹患這種癌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口腔、食道癌 男發生率比女多10-15倍
胃口差、吃不下以為感冒別輕忽 當心是胃癌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