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怎會猝死? 醫師點出最大的致命風險
我國心肌梗塞登錄研究發現,在35歲以下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者,四分之三抽菸,盡管年輕,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比偏低,但心臟仍「罷工」,抽菸就是禍首。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年輕人猝死原因可能都跟抽菸脫不了關係。
「戒菸永遠也不嫌晚」葉宏一強調,英國研究發現,抽菸者比沒有抽菸者壽命短10年,如果在30歲以前成功戒菸,可以把這10年壽命「拿回來」;若50歲才戒菸,則能拿回一半,別因年紀大就放棄戒菸,任何時候戒都有幫助。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戒菸是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或復發的關鍵因素,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8年與國健署署合作,鼓勵心臟內科醫師投入戒菸服務;2019年獲得台灣腦中風學會支持,神經內科醫師加入菸害防治陣容。2020年又增加了新陳代謝科醫師生力軍,慢性病患者在看診時,也能接受戒菸服務。
為了積極推動戒菸,中華民國血脂動脈硬化學會去年舉辦「獎勵提供心血管疾病病人戒菸服務競賽」成果,共有459名醫師參賽,在短短幾個月協助3716名患者戒菸,3個月戒菸成功率達34.7%。
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鈞百榮獲這次「戒菸服務王」金獎,他說,不論是心臟病或是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病後,急診、住院,歷經生死交關,增加戒菸動機和成功率。但仍有不少病人「鐵齒」,即使多次發病,在鬼門關徘徊數回,還是不想「離菸」。
50幾歲林先生就是典型個案,菸齡數10年,歷經兩度中風,右手右腳無力癱軟,但他還是堅持用左手抽菸,一次回診時,楊鈞百忍不住說,「再繼續抽就沒有手了!」,若一直不願戒菸,壽命可能縮短10年,以後小孩的婚禮就缺了主婚人。林先生這才聽進醫師的建議,為了參加孩子婚禮,下定決心戒菸。
楊鈞百說,研究發現,如果只靠個人意志力戒菸,成功率約3至5%;若加上戒菸藥物幫忙,可以讓成功率增加至3到5成,戒菸成功的機會增加10倍。因戒菸不單單是習慣改變,需要戒癮治療團隊介入,才能事半功倍。
成大醫院心臟內科團隊榮獲「戒菸成功王」銅獎,心臟內科主任趙庭興表示,這次是以獎勵金、辦科內競賽的方式,鼓勵全科14名醫師投入競賽。住院或門診病人若想戒菸,團隊、衛教師就會給予協助,在完善照護之下,大幅降低心內病人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及死亡率。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吸電子煙竟肺炎纏身!疑國內成人通報第一例
喝酒癌機率增加!飲酒不過量「謹記男2女1老全1」
研究:愷他命取樂死亡率高近5倍 女性自殺風險增
抽菸致命數字不可不知!預防心血管疾病從戒菸開始
老菸槍家長請注意 陽台抽菸等三手菸汙染恐致孩子罹癌
台大醫竹東分院戒菸成功率66% 獲全國戒菸成功王殊榮
禁電子煙放加熱煙是打假球?陳時中:全禁不符規範
現場迅速驗毒 調查局提供奈米試劑與海關邊境防毒
國內10個抽菸小孩4個哈加味菸 女學生使用率高於男學生
加熱菸結合電子菸無法管?衛福部:將全面禁售
大法庭開庭辯觀察勒戒 專家:毒品成癮跟得糖尿病一樣
30年老菸槍!住院喘不過氣 90歲阿公挑戰戒菸成功
葡萄酒、啤酒或烈酒一樣胖! 每天喝2杯代謝疾病風險不減反增
抽菸可能引起動脈栓塞 有三高者應提高警覺
消基會抽驗電子煙油 逾5成含尼古丁且未標示
夏天猛灌啤酒 易胖也傷肝
加熱菸、電子煙都有害 國健署推兒童遊戲書拒菸害
國健署調查:青少年紙菸、電子煙不減反升
國高中生 加熱菸使用率飆至2.3%
醫病天地/不明咳嗽嗎? 三手菸附著環境中更可怕
醫生警告:三手菸比二手菸更可怕
台菸盒警示圖今起改更寫實 但面積小民團盼改進
「生病時最想戒菸」 中榮全院動員幫你
輕則腸胃不適、重則急性呼吸窘迫 醫籲不應使用電子煙戒菸
青少年吸菸率10年首升 電子煙增6成
酒後易臉紅 小心加速失智上身
母懷孕還吸毒 女嬰出生愛哭鬧、過度吸奶嘴
喝完酒隔天怎麼更痛苦了?酒後焦慮的真相!
微量致命…超級毒品「灰色死亡」比嗎啡強萬倍
猜你喜歡
陳昇證實罹口腔癌 不捨35年髮妻「和夫人還有約定」
罔腰向高市衛生局自承:實未懷孕、超音波照非本人所有
禁用於食品還用!查獲黑心寶寶米餅工廠近500公斤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嫌孝親費月給1萬太多!妻氣「公婆又不是殘廢」 網傻眼:自私
金莎要改名金莎「含餡巧克力」? 巧克力新制明年上路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植物人奇蹟式甦醒 創世台東院為他辦畢業典禮
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貴婦茶品牌TWG檢出農藥超標 近300公斤遭退運
充工業氮氣黑心米餅遭爆 醫師: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接任關渡醫院院長 發展健康社區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罔腰自稱懷孕太荒謬 高市衛生局指傷害不孕婦女情感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植物油逾5%不准叫巧克力 正名新制111年上路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長年壞習慣,身體終反撲!肝膽名醫膽結石發作,痛到掛急診開刀
奈良美智訪台隔離期滿 檢驗陰性出關吃剉冰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整理包/228三天連假就醫別亂跑! 醫院服務門診資訊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