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是只有抽菸才會罹肺癌!6危險因子要當心,常吃紅肉、煎炒食物竟也會導致新癌王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食安拉警報

鯰魚混充鱈魚… 食藥署測基因把關

台灣食品樣式多元,食藥署研發基因檢測機制。
台灣食品樣式多元,食藥署研發基因檢測機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有羊奶業者為了降低成本混雜牛乳販售,透過衛福部食藥署基因檢測而找出真相。食藥署研究檢驗組長王德原表示,台灣食品樣式多元,食藥署因此研發基因檢測機制,近期更將研發食品六大過敏原指標檢驗方法,僅需1到2天,透過基因檢測即可得知食品原貌。

王德原表示,台灣食品與國外不同,國外鮮少有魚丸、貢丸等,販售魚種也不像台灣多元,但因為食物多樣性,讓摻偽假冒事件層出不窮。

過去曾發生過廉價鯰魚充當高價鱈魚販售,或烏魚子根本不是烏魚,魚卵是化學魚卵等,過去只能仰賴追溯源頭,但追查效率不佳。

食藥署研發檢驗方式,利用現代分子生物遺傳學知識,開發「Real-time PCR」檢驗方法。

食藥署研檢組科長林澤揚表示,生物中都有特定基因序列,透過技術找出屬於該物種的關鍵性基因,作為檢驗基礎,這讓食藥署快速鑑別物種,近年來參加英國中央科學實驗室舉辦魚種鑑別能力測驗,獲高度評價。

烏魚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