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口罩都無法阻隔細菌!5款常見口罩比一比
在呼吸道傳染病盛行的時期,做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是基本的防治之道,其中口罩更是不可少。想要預防傳染病,口罩要選哪一種才有防護的作用呢?其實每一種口罩都有其用途,在適合的場合戴正確戴口罩才能夠達到最大的效果!以下就來介紹 5 種常見口罩的功效及用途。
5種常見口罩比一比
1. 外科口罩:可有效過濾細菌
外科口罩構造通常分成三層:外層防波濺、中層具過濾作用,內層可吸濕氣,並對於6μm以上微粒有90%阻隔效果,因此可阻隔大部分飛沫傳染病菌。
適合:有感冒、發燒等呼吸道症狀時使用,或是前往醫院、電影院等不通風的場所使用。
2. N95口罩:可有效過濾細菌
N95口罩的N是指這種口罩適合在非油性場合中使用,95的意思是能過濾95%以上的粉塵,包含飛沫跟一些有毒氣體等。因為這種口罩密度非常高,佩戴後或會感到難以呼吸。所以一般民眾在日常疾病的預防上,使用外科口罩就足夠了。
適合:飛沫傳染病毒流行時期、空氣極差環境使用,主要給醫護人員或化工廠的員工使用。
3. 棉布口罩:無法隔絕細菌
棉布口罩主要用於避免吸入灰塵或將飛沫噴出,主要過濾大顆粒的物質,如灰塵等異物。
適合:普通的清掃工作、一般平日的保暖或買不到外科口罩時暫時替代使用。
4. 活性碳口罩:無法隔絕細菌
活性碳口罩因為增加了活性炭層可吸附有機氣體,而且過濾層纖維孔隙小於棉布口罩,因此可以吸附附汽機車所排放的有機溶劑。
適合:戶外騎車、油漆、噴漆、噴灑農藥等場合使用,對於阻絕懸浮微粒及細菌穿透效果並不佳,因此較不建議用於防疫。
5. 海綿口罩:無法隔絕細菌
海綿口罩(聚氨酯口罩)的質地較柔軟舒適,透氣性也比較好,但主要用於過濾花粉、塵埃、霧霾,對於病毒的防疫能力不佳。
適合:阻隔花粉、塵埃、霧霾。
戴口罩注意這些要點
※戴口罩前要先洗手。
※確認口罩是否完整與正反面,若口罩有破損就不應使用。
※鼻樑片貼緊鼻樑上方。
※確認口罩有將鼻、口、下巴罩好。
※口罩一沾到唾液或是打噴嚏後就應該更換,避免細菌在口罩裡滋生。

Heho
什麼是「Heho」?Heho就是Health and Hope,在這裡,我們有最豐盛的健康、運動、休閒、養生、美食,和人生經驗的心靈分享⋯⋯
我們有動人的小故事,更有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健康和生活中有關元素的建議,希望在不設限的情境中,帶給來自不同所在的朋友們都有充滿健康與希望。
而我們的小心願是: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Heho官網】:https://heho.com.tw/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你每天都在做這些危險行為!常見10大不良習慣 癌症、中風、心肌梗塞都上門
把走上癌細胞道路的細胞送進體內:為何基因編輯可能是把雙面刃?
為什麼基因療法治癌症很困難?表觀遺傳調控機制是解藥嗎?
救護車搶救生命 常用10種設備
為何自來水裡有特殊氣味?其實和預防傳染病有關
銀髮族群適合登高山嗎?年紀並非主要關鍵,做好「2件事」以免遺憾發生
造就女人比男人複雜的原因:為何男性X染色體基因量只有女性的一半?
走路是防記憶力下降最簡單的有氧運動! 研究揭「建議運動頻率」
少吃真的可以讓你長壽 耶魯研究揭更能維持免疫力關鍵
免疫系統的豁免部位 眼睛可能是基因編輯首選器官
心痛、手麻…我是不是血管阻塞要中風了?容易被誤認為心血管疾病的四種病因
假如我們通通是遺傳的受害者 遵循營養建議、健康養生還有意義嗎?
或許有一天,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再是狗而是豬?當使用動物器官做器官移植會發生什麼事
發炎害你瘦不下來!想減肥要先消炎,醫師教你「對抗發炎」該怎麼吃、怎麼動
想對抗Omicron病毒?提升免疫力很重要!讓營養師帶你認識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發霉易增罹癌風險,怎麼清潔?譚敦慈教2招除黴,日曬、擦拭都沒用
洗碗精能拿來當洗手乳使用嗎?專家指出這樣做的下場恐害慘你
肥胖影響認知功能!體脂肪每增加9% 大腦就老1歲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大罐能量飲=3杯濃縮咖啡! 英國研究曝「頻繁飲用下場」:恐心臟衰竭
「健檢做太多反而嚇自己」 日醫學教授認為重點在這兩項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對抗瘟疫最古老的回應 為什麼人們對隔離檢疫總是心存懷疑?
喝酒前別吃巧克力、番茄!專家教預防、解除宿醉最有效科學方法
初二回娘家禁忌別踩 民俗專家:兩撇步招好運
吃飽就想睡是「5大因素」害的! 營養師認證「提神妙招」:多喝水也有用
一天該喝多少水?「飲料、湯」可取代水嗎?營養師教你判斷:你喝水喝夠了沒
猜你喜歡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