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摘自柿子文化《多喝水的療癒聖經》,作者弗列敦‧拜門蓋勒】
水分短缺是高血壓的潛在因素
當我們飲用的水分不足以滿足身體的所有需求,某些細胞會發生脫水,並且將自己的水分流失到循環裡頭;某些部位的毛細血管床也必須關閉,藉此調整其他部位的供血能力遲緩。
高血壓的生理成因
在水分短缺與身體乾渴時,有六十六%的需求必須挪用自平常儲存在細胞中的水量,有二十六%是來自細胞外的水量,另外八%則是取自血液中(參照下圖)。而血管唯一的反應,除了封閉血管腔來應付血量的減損之外,沒有其他替代方案。
圖/摘自《多喝水的療癒聖經:數世紀以來最被小看的天然療方,缺水對身體的傷害遠超乎你想像!》
反應開始會先關閉某些較不活躍部位的毛細血管。除此之外,為了維持毛細血管開放的血量要從何而來?缺少的血量不是從身體外來,就是要從體內的其他部位挪用!
全身上下的毛細血管床活動,決定了循環中的血液量。肌肉運動得愈多,肌肉的毛細血管愈開放,能保留在循環中的血液存量也愈多;運動對於受高血壓所苦的患者而言,是生理調整中最重要的元素,原因就在這裡。這是高血壓生理學的其中一個層面。毛細血管網必須保持開放與滿注,並且對於血液循環不造成任何阻礙。當毛細血管網關閉並造成阻礙時,只有在循環血量提供的力量增加時,才能確保身體系統中的某些體液暢通無阻。
毛細血管網受到選擇性封閉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體內的水分短缺。基本上我們所飲用的水分,最終都必須進入細胞之中。水分能從內部調節細胞的體積;鹽分能調節細胞外所保存的水分,就像是圍繞細胞的海洋。身體透過某些細胞中的水分含量波動為代價,來維持血液的成分,這背後有極為微妙的平衡過程。
在水分短缺時,某些細胞無法滿足一部分的正常需求,而有些細胞能夠取得原本所配給的水量來維持機能(此機制包含過濾穿透細胞膜的水,見下圖)。然而,血液通常能維持其成分的一致,必須如此才能繼續讓正常的元素成分抵達重要中樞。
圖/摘自《多喝水的療癒聖經:數世紀以來最被小看的天然療方,缺水對身體的傷害遠超乎你想像!》
這也正是為何,以「溶質成分標準」做為身體機能的判斷依據不但不適切,而且錯得離譜。這種標準是根據血液中的固體成分來評估與測量身體機能,但其並未認清身體某些其他部位的比較性脫水現象。雖然各種血液檢測的結果可能都很正常,但其實心臟與大腦的毛細血管或許處於關閉狀態,導致這些器官的某些細胞因為長期下來日漸嚴重的脫水而逐漸受損。
當我們喪失乾渴感受(或並不了解脫水的其他訊號),飲水量又未達到每日需求時,為了保持所有血管都能滿注,唯一的自然替代機制就是關閉某些血管網。
問題在於,我們能維持多久?
答案就是:會一直維持到在長久以後罹患重病,並且因此而死亡為止。
除非我們懂得改變方針,並且從專業與廣泛角度開始認清人體內的水分代謝失調與各種乾渴訊號,否則慢性脫水會持續對我們的身體與社會帶來危害。
原發性高血壓在初期應該以增加每日飲水量來治療。治療高血壓的現行方法,可謂錯誤到科學謬誤的地步,身體試圖保持其水分含量,但我們卻對於自己的自然本質說:「不,你不懂,你必須服用利尿劑來排水。」
假如我們飲用的水分不足,身體唯一能留住水分的方法,就是將鈉保留在體內的機制。
這當中的道理,與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直接相關。只有把鈉留住,才能將水分保留在細胞外的體液儲水槽中,再透過形成蓮蓬頭狀的機制,使水分得以從儲水槽中進入某些具有優先權的細胞中。因此,保留體內的鈉含量,是將某些水分留住並用於蓮蓬頭濾入作用的最後手段。
將鈉保留在身體內的手段是相當敏感的機制,將其視為高血壓的病因並不正確,這是對人體內水分調節機制的知識不足所造成的錯誤解讀。
當服用利尿劑排除鈉企圖治療高血壓時,身體的脫水問題會更加嚴重,達到「口乾」的脫水程度,並進一步利用一部分水分來補償。服用利尿劑會使身體的缺水管理程度繼續加劇,利尿劑不會治好高血壓,反而使身體更堅定地吸收鹽分與水分,但吸收量永遠不足於解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過了一陣子後,利尿劑已經不夠力了,必須強迫患者服用補充藥物。
高血壓評估的疑慮
關於評估高血壓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測量手段。
患有高血壓所引起的焦慮,會在檢查時影響患者,儀器讀數可能無法反映出真實、自然又正常的血壓。經驗不足或者草率的醫療執業者,在沒有細心留意判斷準確度又害怕爭訟的情況下,可能因而判定患者罹患高血壓,但患者可能只是「白袍恐懼症」發作而導致儀器讀數過高罷了。
血壓判讀機制中另一項較不為人知的主要問題則跟血壓測量器有關,也就是使脈帶充氣至超過收縮壓讀數後,再釋出空氣直到聽見脈搏的過程。
可惜在如今爭訟氾濫的社會中,高血壓的測量手段太過武斷(而且是以舒張壓為基準),評估過程中的細微誤差就足以使人被貼上高血壓的標籤。
水就是最佳的天然利尿劑。如果高血壓患者的尿液量正常,只要增加每日的水分攝取量,就不需要服用利尿劑。
假如長期造成高血壓的脫水問題也引起心臟衰竭併發症,就必須循序漸進地提升水分攝取量,讓身體獲得體液的過程不至於過量與失控。這類患者體內的鈉保留機制處於超壓模式中,當水分攝取量逐漸增加並產生更多尿液時,能夠洗掉充滿有毒物質的水腫體液(浮腫),心臟也能恢復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