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生命智慧

生死這門課 患者家人都要學

【聯合報╱韓德彥/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2008年上映的電影「一路玩到掛(The Bucket List)」,是一部探討生死意義的絕佳好片。

百萬富翁艾德華柯爾(傑克尼柯遜飾)和黑手技工卡特錢伯斯(摩根費里曼飾),因為罹癌共處一個病房。片子一開始,癌末住院的摩根費里曼提到一項調查:「如果可以,你會不會想要預知自己哪一天掛掉?」高達96%的人回覆:「並不想。」顯見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面對死亡議題。

然而,費里曼必須面對自己慢慢走向死亡的事實。他想起大一哲學教授曾指派的一項作業:寫下這輩子想要達成的心想事成清單。於是,他跟著鄰床富人傑克尼克遜逐步列出20條希望達成的事項,決定先把疾病丟到一旁,大膽嘗試冒險一番。

他們體驗刺青、賽車、跳傘等刺激活動,遊歷金字塔、萬里長城、泰姬瑪哈陵等世界級古蹟,學習修補關係、找到喜樂、無私助人等生命重要課題。他們最終無憾走完人生,還合葬在喜馬拉雅山!

費里曼做了45年的黑手,一輩子窩在車子底盤下。然而,當他決定出遊時,太太埋怨他不負責任,怎可放棄治療,與一個陌生男子一走了之!費里曼請求太太給他本應享有的最後時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腫瘤病房裡,類似戲碼也經常上演。由於家人「不捨」,病患時常飽受折磨。然而,這樣的「不捨」有可能是出自潛意識的擔心焦慮、缺乏安全感、預期性悲傷,以致採行了未能充分尊重病患的醫療決定。家人認為這是愛與孝順的表現,實際上卻是自己不願承認的因子作祟。

生,需要學習;死,也需要學習。

安寧病房可說是人生最終的修練道場。透過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宗教師與志工等完整團隊的協助,不僅患者能得到最後階段的安心照護,家人也可以體悟更深層的生命意義。充分了解安寧緩和醫療的性質,是面對生死的必要課題。

安寧緩和醫療 焦慮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