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診間心情/一日行醫 終身保固?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謝向堯/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

某天下班前,秘書轉述某位女子來電,說她父親因顱內出血住在日本的加護病房,想轉回到台灣治療,但因各大醫院加護病房都滿床,故想請我協助。

我對紙條上的病患名字毫無所悉,一般來說應是多年沒回診、不然就是萍水相逢或只看診兩三次,談不上交情。再者台灣醫療現況她應有耳聞,無論從哪裡轉來,都只能在急診排隊慢慢等。拜託我「喬床」,只能說太看得起我了。

但家屬曾提到患者看過我門診,如果我沒回覆她,她勢必還是會再打電話過來。所以還是摸摸鼻子主動去了解。

患者女兒表示患者曾因頭痛向我求診,這幾年都旅居日本,這次昏倒送醫後發現有腦出血,當地醫師診斷是「腦瘤出血」,目前昏迷指數4分。

接著她問:「腦瘤出血的預後是不是不好?」我謹慎回答:「假使當地醫師告訴妳說昏迷指數差,那應該就不好。」我認為用電話討論病情並不恰當,應眼見為憑;何況透過非醫療專業人員(家屬)的口述往往會變了調。接著簡單回答家屬的請託,告知本院是全台灣最繁忙的醫院之一,假使急診告知加護病房是滿床,那就沒其他方法,只能等待;或者再詢問其他醫院碰碰運氣。

話鋒一轉,女兒劈頭問:「從前我父親因為頭痛讓你看診時,你是否曾幫他診斷出腦瘤?」我心下一凜,腦中想起諸多醫療糾紛新聞,心想家屬該不會把矛頭指向我吧!但一時我也無法回答,只能請家屬留下患者病歷號碼,我查查看再回覆。

趕緊查閱了電子病歷,該患者7年前,因頭痛求診,一年之內斷斷續續看了4次,每次都是獨自前來;但在此之前頭痛病史已20餘年,症狀未曾逐年惡化。紀錄上神經理學檢查均正常,但保險起見,我仍在第4次看診時安排了腦部電腦斷層,未發現有腦內病灶如腫瘤或水腦症。此後6年多都未再回診。

看完所有紀錄,忽然鬆了口氣,但隨即感到一絲慚愧與悲哀。慚愧的是第一時間我不是擔心這位數面之緣的患者病情,或有沒有加護病房可住?而是慶幸自己可以毫無壓力的告訴家屬,當初診治時已盡力評估,沒有發現腦瘤,後來病情的演變就不干我的事了……。

旁聽整件事情的學弟告訴我:「學長你太好心了。患者既沒規律看診,又是多年前的事,家屬怎好意思請你幫忙?你還好脾氣的忍受家屬質疑?」我苦笑後仍舊坦然的聯繫患者女兒,告知當年患者頭痛期間「不曾發現腦瘤」;言下之意,他們沒有理由質疑現在的腦瘤出血跟我有關。

女兒「喔」一聲表示了解。我最後客氣表示,會跟住院中心拜託,假使她父親最後選擇住在本院,我們也會盡力提供醫療協助。

掛上電話,學弟又憤憤不平說:「學長,你可不要太放心。日本人說『腦瘤』或許不是我們想的腦部腫瘤那麼單純,像動脈瘤、或其他地方轉移來的惡性腫瘤也會造成腦出血啊!如果家屬硬要把這事牽扯到你身上,還是會想出一些千奇百怪的理由!」我雙手一攤,斥責他烏鴉嘴,但也祈禱別遇上不可理喻的家屬。上法庭的經驗真是噩夢一場。

曾幾何時,因自己生病而立志當醫師的熱情,被多次的糾紛(輕則被投訴、重則上法院)澆息了不少。從前和許多醫界前輩一樣,如果無意間得知患者因其他疾病住院,通常盡可能會撥空去跟患者及該科負責醫師打聲招呼。但這種習慣在近年來慢慢修正了,主要是社會風氣(家屬的態度)使然。除非是非常熟識的患者,否則寧可當作不知道這回事,即使問心無愧,太過關心有時反而自找麻煩。

機器用久了終究會故障,人們大多有此認知;現代醫學不可能讓每個患者都長命百歲,家屬卻總認為醫師應幫患者「終身保固」,病情惡化就一定是某位醫師的錯。像「當初有沒有發現腦瘤」這種問題,無論家屬只是心血來潮想了解過去病歷,或有心想秋後算帳,對我來說都不禁嚇出一身冷汗。(稿酬捐贈聯合勸募基金會)

▇每月逢第五周,醫者在此與您分享健康大小事。

腦瘤 腫瘤 內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