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奉獎/聖馬爾定 阿里山醫療站全年無休

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工作團隊服務到家,居民「足感心」。 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工作團隊服務到家,居民「足感心」。 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聯合報╱記者謝恩得專訪】

55年前,天主教修女華淑芳看到嘉義縣山區醫療資源嚴重匱乏,設立診所,後來在嘉義市擴大為聖馬爾定醫院;1998年,聖馬爾定在阿里山設立全年無休的醫療站,「把愛及醫療上山」的使命,至今持續在阿里山區的各個角落。

哪裡有需要 就往哪裡

清晨,天還未亮,入秋的阿里山已覺寒冷,阿里山鄉樂野村的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站工作人員,早已起床準備。

因為村民都很早起,他們通常想在工作前到醫療站看病。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站工作人員到各村巡迴醫療時,前一晚帶著超音波等器材進駐村落,從行政中心樂野村到其他十餘個村落,還得花1、2小時車程。

「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往哪裡去」。民國87年,阿里山還沒有24小時便利超商,聖馬爾定醫院已前往設立阿里山醫療站,24小時全年無休,10年後才有超商出現。

颱風天接生 隨時開門

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站連續兩次在颱風夜為汪姓婦人接生,圖為97年辛樂克颱風出生的寶寶被醫護人員抱在懷裡。 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站連續兩次在颱風夜為汪姓婦人接生,圖為97年辛樂克颱風出生的寶寶被醫護人員抱在懷裡。 圖/聖馬爾定醫院提供
院長陳美惠提到,阿里山地區長期缺乏醫療資源,村民得花1、2個小時車程下山,若是急症,病家心急如焚。當阿里山醫療站的招牌,在台18線阿里山公路64公里路段旁點亮那一刻,象徵著阿里山居民將有著聖馬爾定醫療團隊的恆久守護。

聖馬爾定阿里山醫療站剛成立時,當時只有兩位醫師,蔡明芳與鍾永峰,及一位護理人員,負責24小時駐診,每位醫師一輪就是3到4天,即使人力窘迫,「只要有病人來,我們皆會開門服務」。阿里山汪姓婦女的4個孩子,其中3個都在阿里山醫療站出生,有2個還在強烈颱風時報到,「外面颳著強風豪雨,醫療站內也忙得天翻地覆」,順利幫無法下山的產婦接生。

服務在地人 起用鄒族

醫療站更在多次阿里山重大意外事故中,發揮功能。民國99年嘉義縣鳳凰志工大隊在樂野村發生重大車禍,民國92年、100年阿里山小火車翻覆等,搶救不計其數的寶貴性命。

從一開始的兩位醫師、一位護士,十餘年來,支援醫療站的人力擴增到26位,不希望語言隔閡影響鄉民就醫,醫療站護理人員都是來自阿里山的鄒族原住民,「在地人服務在地人」,讓村民備感親切。

現在,阿里山醫療站除了有家醫科醫師全天駐診,另增加婦產科、腸胃科、胸腔科、小兒科、眼科、腎臟內科、精神科、耳鼻喉科及新陳代謝科等門診服務。同時投入部落社區健康營造,並在達邦村等地成立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服務當使命 甜蜜負擔

目前阿里山醫療站每日門診量約60到100人次,即使當初評估可能會虧錢,聖馬爾定醫院仍克服重重困難,在教會和教友們的支持下,繼續為阿里山居民服務。在阿里山醫療站服務十多年的聖馬爾定醫院社區醫療部主任張世強說,「因為我們在阿里山下,對於阿里山居民的健康,我們責無旁貸。這對我們來說,可說是甜蜜的負擔」。

「使命會傳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院長陳美惠形容他們的山區醫療服務,「村民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醫療仍缺乏 催生醫院

雖然阿里山醫療站提供山區村民及時和方便的醫療需求,但也因設備不夠,無法應付緊急的重症病患,這也是村民和聖馬爾定醫院不斷發出的呼聲,希望找到土地和經費,將來能開設阿里山醫院,包含開刀房、產房、加護病房及洗腎室等,讓阿里山居民和遊客有更完整的健醫療服務。


聖馬爾定 阿里山醫療站

1998年,由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成立,為全台第一個在山地鄉設置的醫療站,初期只有家醫科醫師及護理人員進駐。

2003年,參與阿里山小火車翻覆意外等救援活動,並在2010、2011年協助嘉義縣鳳凰志工大隊樂野村車禍、小火車翻覆意外。

目前有26名醫護人員駐診,包括專科醫師17人、護理人員4人、助理管理師1人、社區營造員1人、個案管理師1人及行政人員2人,其中4名護理人員都是在地的阿里山鄒族原住民。

兒科 超音波 腎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