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葉樹人 練氣功甩掉痛風

葉樹人
葉樹人
記者鄧桂芬/攝影

被目擊「面癱」 才知過勞

三年前,我有過勞症狀,但初期自己並沒發現,直到一名也是醫師的學妹某日在臉書上貼文說:「在電梯看到一名敬重的學長閉著眼睛休息,臉上沒什麼表情…」我知道她指的是我,當時才醒悟,原來自己一直處於過勞狀態。

當時住院醫師「四大皆空」,影響醫院輪值人力,身為主任的我也得「下海」值班,加上忙於學業及兒科醫學會,「三頭燒」下來,可能一天睡不到6小時,每天下班都十分疲憊,尤其是值完班隔天一定要去按摩或泡溫泉,否則就沒精神。而每次去按摩,肌肉都硬梆梆的,我也被師父按到痛得亂叫。

那時我都鼓勵自己:「再撐一下就好」,沒想這麼多,但有一次代表醫學會去美國波士頓開年會,回台卻發現,怎麼每張照片脖子都歪一邊!後來發現過馬路時,也因肌肉太僵硬,無法輕易轉頭看來車,得整個身體轉才看得到、才敢過馬路,非常誇張。

作息亂不運動 代謝很差

我有糖尿病家族史,因生活作息亂,無運動習慣,又有照顧病人及醫院行政工作壓力,導致新陳代謝狀況很差,體重飆破90公斤,驗血時三酸甘油脂都偏高約400(mg/dl),但正常值應小於200(mg/dl)。我是扁平足,又有翹二郎腿壞習慣,導致髖關節歪斜、椎間盤稍微脫出,每搬重物就發疼。

某天腳趾突然痛起來,痛到無法走路,得拄著拐杖去醫院上班。原以為是單純關節發炎,下診後去找同學檢查,才知原來不只是關節發炎,而是更劇烈的痛風,他除了開止痛藥給我吃,也提醒我多喝水。但因我生活作息不正常,痛風仍斷斷續續發作。

所以看到醫師學妹的臉書,我著實嚇了一跳,也醒悟過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儘管沒有生嚴重的大病,未達真正「病理狀態」,但健康早已拉警報。

我和太太商量後,太太帶著我去學氣功,那時也考量年紀與體力,無法像年輕人一樣慢跑、爬梯或做重量訓練,決定加入氣功社團,利用緩和運動鬆弛緊繃的自己。

練氣功狂流汗 修復身體

令我意外的是,一練氣功,汗大量地流!和過去新陳代謝差的時期明顯不同,加上練氣功沒有場地限制,不挑地點,無論晴雨都能做,我幾乎天天練習,早上七點起床簡單梳洗後,就隨著練功的功法音樂練習20分鐘。周末時間充裕,可能練到2小時,偶爾晚上有時間,就再練一次。

培養固定運動習慣,我把曾失去的健康找了回來,從90公斤瘦到75公斤,尤其因運動增強肌肉力量及身體修復機能,關節神經壓迫舒緩了,坐骨神經痛消失了,連帶痛風也沒再發作,晚上睡得更香。

用藥不如運動 翻轉病痛

工作過勞的教訓讓我明白,睡眠要充足,培養運動習慣也很重要。身為醫護人員,習慣用藥物解決健康問題,我一開始也處找中西醫藥療食療,但沒想到運動就能直接翻轉健康。

也因如此,每次有小病人主訴胸痛,由家長帶來掛心臟科,我都會特別摸摸孩子脖子及胸前肌肉,只要發現肌肉硬得像木頭,就知道孩子可能不愛運動,或是過度運動所造成的肌肉拉傷,和心臟問題無關,我會給藥物治療以外的衛教處方,例如怎麼正確運動、如何增加睡眠等,改善胸痛症狀。

重要的是,過去雖然告訴病人要多運動,運動的優點,但因為自己沒有運動習慣,就只是把課本內容「背」給病人聽,但現在都是發自內心提醒病人,並與病人分享運動好處。

想要健康就要動,而我選擇練氣功,為自己找回健康,真好!

葉樹人小檔案

年齡:50歲

出生地:台北市

學歷:台大醫學系畢

台大流行病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

專長

小兒專科

小兒心臟血管科專科

重症專科

興趣

閱讀、聽音樂、練氣功

現職

●馬偕醫院兒科資深主治醫師

經歷

●亞東醫院小兒部主任

●恩主公醫院小兒部主任

運動 氣功 新陳代謝 過勞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