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老奶奶離世前只求幫她做1件事 網友眼眶全濕了:這叫善終!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無需開腦動刀 超音波精準加熱 醫薩刀治療巴金森氏症


接受醫薩刀治療需戴上頭套定位,找出最佳的加熱位置。圖/張維傑醫師提供

55歲藝人詹雅雯罹患巴金森氏症,左腦萎縮,她曾說「我隨時都準備好要走」。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最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好發於50到60歲的族群,巴金森氏症最常見的症狀為手抖。目前治療顫抖型巴金森氏症的方式,除了藥物以及手術治療外,還有不需要開腦動刀的方式「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手術」,俗稱「醫薩刀」。

「手抖」不一定等於罹患巴金森氏症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薩刀中心主任張維傑表示,巴金森氏症分為「原發性」及「非典型」,其中以原發性巴金森氏症為最多。

巴金森症的主要病理原因是大腦內黑質部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所造成。多巴胺細胞負責腦內多巴胺的物質傳導,多巴胺主要負責協調我們的運動功能,使我們可完成精細複雜等動作。

正常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巴胺神經細胞的數量會逐漸的減少,但是巴金森症的患者減少數量的速度上較正常人快很多,當黑質體細胞分泌的多巴胺濃度低於正常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時,臨床上就會出現巴金森症的症狀。

常見的症狀為靜態顫抖、肢體僵硬、行動緩慢、動作不協調、臉部無表情與反應,如撲克臉、吞嚥功能異常等六大症狀。

其中,靜態顫抖最容易被民眾察覺與鑑別,靜態顫抖顧名思義為,肢體靜止沒有動作時,肢體會不自覺顫抖,像是單手、單腿不自覺顫抖,當肢體開始運動時,顫抖反而會減少,入睡後,顫抖則會停止。

非典型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千奇百怪,較為常見的是嗅覺異常、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憂鬱症、頻尿、肢體不寧症、夜間抽動症等,這類症狀若同時存在四種以上,約有一成的機率出現巴金森氏症,如果後續開始出現靜態顫抖,極可能被確診。

9旬翁飽受手抖困擾 醫薩刀讓他的手不抖了

高齡90多歲的老爺爺,熱愛書寫毛筆,某年起,書寫毛筆時不再順暢,吃飯時也沒辦法順利拿筷子、湯匙,手嚴重顫抖到把食物撒得滿身,得把頭安在盤子上才能扒到飯吃。就醫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症,礙於高齡加上得吃藥,左思右想不太希望就醫,但手抖症狀令他越來越憂鬱,最後選擇非侵入式的醫薩刀改善症狀,治療後,不但能正常飲食,還能重拾書法的嗜好。

另一位66歲吳姓阿姨接連被診斷罹患癌症,治療二種癌症的期間,又發現罹患原發性巴金森氏症,服藥雖然可減緩手抖症狀,但抗癌過程中,藥物服用量高,身體已經非常虛弱,最後也是選擇醫薩刀,在不用全身麻醉的狀況下治療,順利改善巴金森氏症症狀。

張維傑表示,巴金森氏症確診後,會先以投以多巴胺藥物治療,但長期投藥,身體對藥物反應會降低,此時就有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腦部深層刺激術(DBS)與醫薩刀不同之處

治療巴金森氏症最常聽到的手術方式為腦部深層刺激術(DBS),張維傑表示,DBS的治療方法是在頭皮二側頭骨鑽洞,植入二根電極導線至患者腦中,電極導線連接到已經植入到患者胸前的脈衝器,隨時偵測腦部活動,一旦偵測到異常,儀器就會產生電流刺激腦部達到正常活動,因此DBS也被稱為「神經調控刺激術」,可同時針對雙側肢體異常症狀治療。

因DBS仍具手術風險,頭骨需要鑽洞,會有出血感染風險,加上植入胸前的脈衝器有沒電的風險,沒電仍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對於高齡者而言,多會憂心體力是否能負荷。

張維傑表示,醫薩刀的治療方式,是透過超音波產生熱能,針對視丘腹中核加熱刺激,加熱前會先請患者戴上頭套定位,並需要透過磁振掃瞄導引,找到最佳的位置加熱,治療過程中會與患者配合,從低能量開始治療,慢慢提升能量,當出現頭暈反應時,治療就會先暫停,每次加熱時間約30秒,整個過程不需要麻醉,從定位到完成療程約一個多小時左右。

醫薩刀好處是無創手術,且療程不會有傷口,不過,醫薩刀一次僅能治療單側的症狀,需隔半年到一年接受對側治療。同時,醫薩刀的適用對象會受到頭骨密度的條件限制,頭骨密度需在0.35以上,大約五成患者可符合該條件,頭骨密度則需要透過電腦斷層確認。

<br />接受醫薩刀的患者需接受電腦斷層確認頭骨密度是否大於0.35。圖/張維傑醫師提供

接受醫薩刀的患者需接受電腦斷層確認頭骨密度是否大於0.35。圖/張維傑醫師提供

醫薩刀不僅能幫助巴金森氏症 原發性震顫患者也能做

張維傑表示,秀傳醫院是國內最早引進醫薩刀的醫療院所,除了治療原發性巴金森氏症患者以外,依照食藥署規定也能治療原發性震顫症,目前已完成80多例原發性震顫症的患者治療,目前也參與全球性的臨床試驗,盼能增加未來可以適用醫薩刀的患者。

彰濱秀傳醫院醫薩刀中心個案管理師潘伊薇表示,患者對於醫薩刀的滿意度以及期待都很高,醫薩刀中心特別設置個管師,主要是追蹤患者的滿意度,以及回答有意求診患者的問題,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價格」,醫薩刀屬於自費醫療,約落在60萬間。而術前也評估也是求診者好奇的部分,醫薩刀評估的時間短,也不需要麻醉,不屬於侵入式醫療,該部分獲得患者高度的親睞。

張維傑醫師小檔案

現任:
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薩刀中心主任

學經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士
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微創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創傷暨重症神經外科加護中心副主任
法國巴黎大學醫院微創內視鏡手術臨床研究員
台灣神經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神經重症專科醫師

專長:
微創神經外科手術、腦及脊椎腫瘤手術及治療、顱底內視鏡手術、腦下垂體手術、微創脊椎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微創大腦動脈瘤手術

<br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薩刀中心主任張維傑。圖/張維傑醫師提供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薩刀中心主任張維傑。圖/張維傑醫師提供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