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改善慢性失眠不一定得用藥 認知行為治療正夯

高齡化社會加上生活壓力大,愈來愈多人飽受慢性失眠困擾。圖/詹博棋醫師提供
高齡化社會加上生活壓力大,愈來愈多人飽受慢性失眠困擾。圖/詹博棋醫師提供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慢性失眠患者加速增加,多數患者認為靠藥物即可改善症狀,但安眠藥成癮問題,成為另一個棘手課題。改善失眠,除了揪出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外,臨床研究,認知行為治療更有機會助患者擺脫失眠,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慢性失眠第一線治療應先透過「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其次才是藥物,但治療前都得先透過醫師詳細評估,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安排睡眠檢查才能糾出病因。

失眠背後藏各式各樣原因 睡眠檢查可排除特定睡眠疾病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調查顯示,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國內失眠人口從106年的近74萬人,逐漸上升至108年78萬人,安眠藥使用量從108年約435萬人使用,到了110年已上升至441萬人。

秀傳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詹博棋表示,台灣慢性失眠患者增加與高齡化社會有關,臨床上,慢性失眠患者仍以中高齡者為大宗,年輕人慢性失眠的原因多與壓力、輪班工作以及睡眠習慣不佳有關,特別是睡前過度使用3C產品,都會影響到睡眠品質,進而造成失眠。

詹博棋表示,造成失眠的原因可以分為「生理性」以及「心理性」。生理性引起的失眠,如血壓控制不佳、甲狀腺機能亢進、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貧血、不寧腿症候群、年紀漸長睡眠時間縮短等;心理性如焦慮及憂鬱症等。

失眠的定義是不易入睡、睡眠維持困難或過早醒來進而影響白天的日常生活。如果失眠發生一周至少三次且持續三個月以上,則視為「慢性失眠」。

詹博棋表示,經由醫師詳細病史詢問後,有些患者需要透過睡眠檢查才能釐清失眠原因。睡眠檢查正式名稱為「睡眠多項生理檢查」, 是到醫院睡一晚,透過腦波圖、眼動圖、心電圖、睡眠姿勢等協助分析失眠的可能病因。

安眠藥不再是首選 認知行為治療被建議列失眠第一線治療

38歲的女上班族,隨工作量愈來愈大,加上3年前生了孩子後,睡眠變得更加片段,情緒愈來愈容易焦慮,後來只要隔天有重要的會議或工作,就會讓她焦慮到難以入睡。

她初期嘗試透過中醫調理身體,但焦慮難眠的症狀仍舊持續,後續求助西醫,開始服用安眠藥,用藥初期效果非常好,不僅能睡得深,也能睡得飽,但後來藥效變差,使她的用藥量增加,有時甚至吃了安眠藥,還是得過一個小時才能入睡。

該名女上班族不希望持續加藥且擔心安眠藥成癮,所以自行調整睡眠模式,周末假期狂睡,但周一卻因為周末睡太久反而睡不著,安眠藥反而用得更多。她向主治醫師表明睡眠狀況後,醫師協助她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約二到三個月後,不僅把安眠藥減到僅剩半顆,還讓她的情緒更加穩定。

詹博棋表示,隨睡眠醫學發展,對失眠病程愈來愈清楚,失眠者常常會有「完美主義」、「易焦慮」等個性,或是經歷嚴重創傷事件,如離婚、親友離世等,在短期發生失眠後,為了彌補睡眠債,很多人都會在白天或假日補眠,導致晚上更睡不好, 漸漸就進展成慢性失眠。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分為三階段,初期、中期、後期。由心理諮商師以及睡眠專科醫師等介入協助,初期從睡眠習慣等開始評估,重新認識睡眠機制,矯正錯誤觀念等,中期開始做放鬆訓練、認知重建、生理時鐘調整、減藥等,後期則是檢視治療進度,重新整理失眠問題。

詹博棋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約有6到7成失眠者,透過認知行為治療約六到十周後,明顯改善失眠症狀,其中不乏有嚴重慢性失眠的患者,不再需要安眠藥就能順利入眠。美國睡眠醫學會也建議將認知行為治療列入失眠的第一線治療。但因目前國內健保並無給付, 認知行為治療仍屬於自費項目。

搞懂睡眠衛生學 偶爾睡不好也能靠自己搞定

詹博棋表示,尚未到嚴重失眠的患者,偶爾睡不好,可以先嘗試調整自我的生活作息,主要可分為規律活動、睡前飲食以及睡眠環境三大方針調整。

規律活動,每天可以開始嘗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30分鐘、午睡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睡前三小時需避免劇烈運動、睡前90分鐘可以嘗試泡熱水澡20到30分鐘,幫助一整天緊繃的肌肉適度放鬆。

睡前飲食,建議晚餐後減少喝刺激性飲品,如喝茶、咖啡、可樂、酒精等,也不建議抽菸,都會可能刺激大腦反而睡不著;睡前也避免喝過多的水,避免夜間頻尿,打亂睡眠過程。

睡眠環境,建議睡覺的地方,要維持適合自己的舒適環境,像是室溫、燈光、床墊等,避免在床上工作或是做非睡眠相關的活動,如看電視、打電話、討論公事等。

另外,建議每一天固定時間入睡、起床、午休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躺在床上超過30分鐘無法入睡,建議可先起床做溫和活動,直到想睡再上床睡覺。

詹博棋醫師小檔案

現任:
秀傳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功能室主任
秀傳紀念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神經科專科醫師
台灣睡眠醫學專科醫師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專長:
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症、癲癇、睡眠障礙、頭痛、眩暈、顏面神經麻痺、神經痛及週邊神經疾病

秀傳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詹博棋。圖/詹博棋醫師提供
秀傳紀念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詹博棋。圖/詹博棋醫師提供

課程推薦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