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18歲的小華(化名)為了拚考試,作息不正常,飲食毫無忌憚,體重從48公斤增至60公斤,為了減重,他一天僅吃一餐,早起跑步,但課業仍繁重,某天一抓頭髮,竟然整撮頭髮掉落,仔細一看頭頂禿了一小塊,就診才發現是營養不良加上壓力導致嚴重掉髮。
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543男方基地】
彰濱秀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星瑋表示,許多人以為掉髮或禿頭,可能是「遺傳」所致。臨床卻發現導致掉髮主要有「八大因素」:基因遺傳、缺乏營養素、缺鋅、缺維他命B群、甲狀腺功能低下、賀爾蒙失調、化療藥物、壓力。
遺傳性雄性禿落髮 男性發生率約10%女性約3%
黃星瑋表示,「遺傳」是常見掉髮原因,通常在20歲發生,男性發生時間比女性早,男性約20-30歲,女性約在40-50歲才會出現。因遺傳導致雄性禿發生率,男性約為5%-10%,女性發生率約為2%-3%。
雄性禿可分為一到七期,第一期髮際線輕微後移;第二期太陽穴上方的額顳角出現小三角形的缺角,髮際線與兩耳連接線間大於2公分。
第三期額顳角的髮際線持續後移出現大三角形缺角,髮際線與兩耳連接線之間小於2公分;第四期髮際線明顯退後且髮漩出現中型圓狀落髮;第五期除了髮際線持續往後,髮漩出現大範圍圓狀落髮;第六期髮際線落髮與髮漩落髮相連;第七期僅剩下頭部後枕部有頭髮。
雄性禿在第一期到第二期發生期間,如果能及早介入治療,透過服用藥物延後雄性禿的時間,待後續開始嚴重落髮時,可以搭配植髮等方式改善。
營養均衡兼顧髮質健康 過度減重藏傷髪危機
黃星瑋表示,除了遺傳,部分掉髮原因與營養素不足有關如缺鋅、維他命B群等。這類患者常過度減重,減少攝取蛋白質,每天僅喝一杯咖啡,沒有攝取均衡營養素,導致落髮。
毛囊需要充足的營養才能完整發育,人體如果沒有充足蛋白質,無法讓毛囊健康成長,減重的男女特別怕攝取油脂,像是牛肉、豬肉的油脂讓減重族避之唯恐不及,也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釀下掉髮原因。
女性常有貧血困擾,體內缺乏鐵,加上挑食缺維他命B群及缺鋅,也會造成落髮,影響頭髮韌性,較容易斷裂也較不具光澤。黃星瑋表示,想攝取足量的維他命B,像是B6、B12、葉酸等,可多吃瘦肉、肝臟、海鮮、奶蛋製品、全穀類、堅果類的食物。
內分泌疾病擾亂毛囊健康 化療重傷體內細胞繁殖
其餘掉髮因素與疾病相關,黃星瑋表示,甲狀腺低下者因為分泌的激素不足,頭髮生長速度跟不上掉髮,甲狀腺素也會影響免疫功能,有免疫功能疾病者,像是紅斑性狼瘡、脂漏性皮膚炎等,因免疫系統攻擊身體細胞,也是容易掉髮的族群。
女性更年期或是過胖,也容易導致賀爾蒙失調,賀爾蒙不平衡會影響毛囊生長,使毛囊生長直接進入「靜止期」,甚至會導致毛囊萎縮,導致掉髮。
再者使用化療藥物,化療藥物是為了減緩細胞快速繁殖,使用化療藥物的患者,不只頭髮,指甲也會受到影響。其餘的藥物如降血壓的β受體阻斷劑、A酸也會導致落髮。
黃星瑋說,「壓力」是僅次於遺傳常見的掉髮原因,現代人壓力大,無論是升學、工作等精神壓力,容易讓身心不平衡,導致「鬼剃頭」也就是所謂的「圓禿」或「壓力禿」。
壓力讓免疫系統錯亂,淋巴球攻擊自體毛囊細胞,導致鬼剃頭以外,有些壓力引起的落髮,會讓全身各處毛髮同時變稀疏。這類的治療可以透過服用類固醇改善,嚴重者可以直接在圓禿的頭皮上注射類固醇,抑制發炎反應。
防堵掉髮危機 先觀察每天落髮數量
黃星瑋表示,人類在正常代謝下,每天約會落下50根到100根頭髮,超過150根以上就可能屬於疾病性落髮。但頭髮如細絲,且掉落時間難以確定,患者常會說「難以計算」。
他建議每天洗髮後查看排水孔的頭髮是否有增加,或是每周觀察一次。過去一周毛髮量會阻塞排水孔,若變成三天就會阻塞排水孔,就要懷疑有落髮特別多的情形。
另外,降低使用髮油、髮蠟、過度染髮等會讓頭髮受損的習慣。他建議膚質屬於油性的民眾,不要長時間戴帽子,因為過度悶熱,汗水引發毛囊發炎,過度搔抓頭髮也可能出現黴菌或細菌感染,民眾須留意。
黃星瑋醫師小檔案
●現職:
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
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維納斯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臨床研究員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 專長:
一般皮膚病、濕疹、乾癬、白斑、香港腳、汗皰疹、各類皮膚感染症、青春痘、掉髮、皮膚腫瘤手術、美容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