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水分流失快速,泌尿道感染患者夏季大幅增加。根據統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每五位女性中至少有一人終其一生中曾發生過泌尿道感染。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楊哲瑞表示,泌尿道感染容易反覆發作,除了投藥接受治療,生活習慣也得一併改善才有機會避免反覆發作、增加器官病變的可能性。
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543男方基地】
泌尿道感染常見壞菌 「大腸桿菌」占最大宗
泌尿道發炎分為「非複雜性」與「複雜性」泌尿道感染。楊哲瑞表示,泌尿道感染的患者大多都屬於非複雜性泌尿道感染,泌尿系統並沒有異常,但因為受到細菌感染而引發泌尿道感染。常見感染泌尿道的細菌以「大腸桿菌」最多,占整體的7成5到8成左右,其餘常見的感染細菌,如克雷白氏桿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
複雜性泌尿道感染,則是指泌尿道有功能上的異常,如先天性的尿路阻塞、尿路結石、裝置導尿管、腎臟發炎導致泌尿道感染等。
楊哲瑞表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於生理結構上,女性的尿道約2到4公分,男性尿道可以長達20公分。女性尿道短距離肛門近,腸道中的大腸桿菌,透過肛門排泄後,肛門口並沒有清潔乾淨,又或是清潔方式多從後往前擦,就容易將細菌往尿道帶進泌尿道,免疫力差時,就可能造成泌尿道感染。
特別是糖尿病患者,人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免疫功能低下,高濃度的尿糖,也給予致病源菌較多的養分,根據台灣內科醫學會的資料,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中,約有44%為糖尿病患者。平時水喝得不夠多、時常憋尿,排尿次數變低,也會減少排尿時,帶出細菌的機率,當細菌待在尿道愈久,愈容易增加發炎的機率。
無論男女都可能解尿解不乾淨,或女性產後漏尿等,讓內褲不小心沾上尿液,尿液與外陰部密切接觸,也會增加泌尿道感染機率。同理,衛生環境差,內褲沒洗乾淨,濕漉漉就穿上,或是上公廁時,不小心沾染馬桶上細菌,都可能增加感染機率。
突然頻尿、急尿得提高警覺 泌尿道感染恐上身
許多民眾對於泌尿道感染常常是「後知後覺」,楊哲瑞表示,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狀為,頻尿、急尿、夜尿、排尿時感到疼痛、排尿時有灼熱感、尿液不清澈呈混濁狀、恥骨疼痛等。
不過,有部分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並不會出現症狀,也就是「無症狀菌尿症」,多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發生率,該疾病有時會被稱為「老年菌尿症」。
女性每十年增加1%的發生機率,年紀愈長機率愈高,男性因年紀增加,同時也增加攝護腺肥大等因素,使尿道狹窄機率增,整體而言,女性的發生率仍高於男性,女性約20%、男性約10%。
不能只靠投藥 改善泌尿道感染生活習慣得一併調
泌尿道感染最令人煩擾的是「反覆不斷復發」。根據統計,泌尿道感染復發的比例約為20%到50%之間。楊哲瑞表示,女性特別是「反覆泌尿道感染」的主要族群。主要有三大常見原因,未按時服用完抗生素、不愛喝水或愛憋尿習慣不改、生產後漏尿問題未解等。
楊哲瑞表示,泌尿道感染大多是因為細菌感染而起,排除複雜性的器官問題,並找出主要感染的細菌後,多會投以抗生素,改善感染問題,但是很多患者,發現排尿已經不混濁、沒有灼熱感等先前不適的症狀時,開始自行停藥。
他強調,抗生素一定要「吃好吃滿」,否則容易出現抗藥性。完成療程後,需回診確認泌尿道感染問題改善,或是抗生素的使用,有正確對「菌」下藥。
不過就算完成療程,也要改善日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如水分喝足夠,每天要維持喝1500C.C.到2000C.C.的量,給自己約一到二個月的時間調整飲水,以及過去愛憋尿的習慣,否則,完成療程後,一個月內再次復發也是常見的現象。
楊哲瑞表示,泌尿道每感染一次,都會造成泌尿道的傷害,每發炎一次就是受傷一次,長期發炎對於組織來說,可能會增加退化的機率,泌尿道再往上感染,就是膀胱、腎臟等位置,也可能引起膀胱發炎、腎臟發炎、膀胱上皮細胞癌等。
平時即使沒有發生泌尿道感染,飲水量也需要充足,避免憋尿或夏季穿過緊的褲子,或穿沾到尿漬的內褲等。依照研究,適當使用蔓越莓也能預防避免泌尿道感染,但最佳的方式還是「多喝水」。
楊哲瑞醫師小檔案
●專長:
微創/內視鏡手術
泌尿道結石
排尿功能障礙
攝護腺手術
疝氣修補
男性性功能障礙
泌尿系統癌症
腎臟移植
●現任: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泌尿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研究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總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總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