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別讓乳癌中斷人生! 醫籲:40歲以下女性應定期乳房篩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洪進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洪進昇。
圖/洪進昇醫師提供

一名36歲的年輕媽媽,3年前摸到乳房有腫塊,進而就醫檢查確診為乳癌。她跟大部分年輕乳癌患者一樣,聽到確診的當下想的都是自己還年幼的小孩,擔心接下來的治療會無法肩負起作為母親的責任,所幸聽從醫師的建議,經手術切除腫瘤及接受後續治療後,再輔以CDK4/6抑制劑進行標靶治療,經過2年多的治療,目前狀況穩定,同時沒有化療難受的副作用,且治療同時也能兼顧照顧家庭的責任,更慶幸的是,她還能繼續參與小孩的每個重要時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洪進昇主任指出,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兩千例以上的乳癌患者,其中約有10%為年輕型乳癌(40歲以下),且極年輕型乳癌(35歲以下)也超過400人以上。

近期也看到知名的歌手朱俐靜也因乳癌而逝世,洪主任進一步指出,因目前政府只有免費補助45歲以上的婦女或40-44歲有乳癌家族史之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並無涵蓋到40歲以前的年輕婦女,也因此往往年輕型乳癌患者多半確診時,腫瘤相對較大,且其細胞惡性度相對較高,容易在診斷時已發生轉移或是侵犯淋巴結的狀況。

「乳癌不是只有化療這個選擇!」洪主任進一步說明,一般來說會依照患者的病況安排治療計畫,針對可切除的腫瘤將會安排手術切除,後續會依照分子亞型搭配不同的治療。若是轉移性乳癌,如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患者,則會建議先使用CDK4/6抑制劑進行標靶治療,其口服的特性加上副作用少,患者的治療順從性也較高,與過往化療相比,患者的耐受度也較高,治療的同時也能兼顧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當患者確診為年輕型乳癌時,多半都是正值最精華的人生時刻,有很多夢想要闖,也有很多的理想與抱負要去實現,洪主任也指出,針對年輕型乳癌患者,在規劃治療策略時,也會先詢問患者是否有生育計劃,並與婦產科討論安排凍卵或是凍胚胎的準備。

洪主任呼籲,國人的年輕型乳癌發生率高,在診斷的工具與治療選擇上,有許多有別於停經後的乳癌,長期與醫師配合完整的治療計畫,乳癌第0期,五年存活率幾近百分之百,因此早期發現與治療才是關鍵,建議25歲以上的女性,或是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可定期進行乳房超音波或乳房攝影,及早發現,才能遠離乳癌的危害。

課程推薦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