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創新科技促成「菸草減害」 降低紙菸危害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超過800萬人因菸草而失去生命,其中700多萬人直接使用菸草,另有120多萬人死於二手菸霧的危害,「菸草減害」已成全球公衛學界重要課題,國內外專家認為,新興菸品為菸草減害的另一條出路,透過科學技術可大幅降低傳統紙菸的健康風險。

Rights Alliance、Tholos Foundation、the Center for Market Education、Pacific Alliance Institute等國際四大民間團體日前舉辦「國際菸草科學實證觀察」線上研討會,從實際現況、經濟理論、政府政策等角度,探討「菸草減害」。

美國稅制改革消費者事務總監Tim Andrews表示,抽菸幾乎與肺癌劃上等號,三分之二抽菸者的平均壽命減少10年,而具有低風險特色的非燃燒新興菸品,成為「菸草減害」的最佳方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將不燃燒菸品視為促進公共衛生的手段之一,日本開放加熱菸後,短短五年內紙菸吸菸率下降四成二。

美國路易斯威爾大學醫學系教授Brad Rodu表示,近10年來,美國吸菸率持續下降,其中也包括青少年,2018年15至17歲吸菸人數為290萬人,到了2021年則減至172萬。這當中有120萬人曾經用過電子煙,有46.7萬是屬於經常使用電子煙,然而這僅占1,540萬高中生的3%,不太像美國聯邦政府報告中所說的「猖獗」或「大流行」。

Brad Rodu認為,美國聯邦政府太過在乎青少年使用尼古丁產品的問題,卻忽略高中生們更容易遇到更具傷害性的行為,如未成年性行為、開車時使用手機或發送email、飲酒等,事實上這些行為比使用尼古丁產品來的更頻繁及危險。

在這場研討會中,多名學者包括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莊凱任、臺北市立大學助理教授袁子軒也表示,短時間內要讓台灣沒有菸品存在是很困難的,而禁止並未能減少菸品的危害,建議以管理及宣導來取代禁止。

莊凱任強調,空污及二手菸害為造成五歲以下幼兒死亡的最大原因,再者,全國每年約有二萬七千人死於菸害,不管是二手菸害,或抽菸所引發肺癌,幾乎均受紙菸菸害所致。

臺北市立大學助理教授袁子軒表示,目前台灣抽菸盛行率為一成三,與十年前相較,減少了百分之七,其中又以男性抽菸者減少幅度較高,達到一成,但女生則僅減少百分之一。

調查也發現,在成年吸菸者中,高達七成在18歲之前就接觸過菸品,如何讓青少年們「煙草減害」成為公衛學界的研究重點,袁子軒認為,應可用相對安全的新興菸品來取代紙菸,政府應適度管理電子煙的成分及品質,而非直接禁止。同場會議中,澳洲菸草減害協會的Colin Mendelsohn亦表示,「降低菸害的核心在於降低香菸持續使用者的風險,使之替換成不燃燒的尼古丁產品或菸品,降低有毒化學物質。」

放眼國外經驗,「在紐西蘭,電子煙合法化是一個意外!」紐西蘭納稅人聯盟代表Louis Houlbrooke說,「因為過重的菸稅導致非法交易(黑市)激增,即便是最便宜的香菸也要21美元,使得搶劫販售香菸商家的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因此選擇用電子煙不僅出於健康因素,也是經濟考量。」除了政府最初意外合法化電子煙外,從公共健康部門開始提倡電子煙可降低危害,來推廣新型態的抽菸方式。

太平洋聯盟研究所日本代表Yuya Watase則認為,日本提出健康經營並致力標準化,以期達到縮減預期壽命及健康預期壽命的差距,創建一個人們能健康、快樂且長壽的社會,提倡藉由使用降低危害產品來降低終身疾病的生活型態。使用加熱菸可降低尼古丁、焦油等接觸劑量,降低對於人體的危害,成為菸草減害的重要替代品,因此,不少日本吸菸者改用加熱菸。

美國企業競爭研究所代表Michelle Minton表示,「危害程度較低,不等於無害。」電子煙仍須謹慎審查,以美國為例,迄今僅核准三款電子煙上市,但合法管道過於嚴格,反而讓非法市場快速成長,難以控管品質,也無法讓相關單位負起有關的責任。

Michelle Minton說,揮舞道德大旗時,仍必須正視需求問題,台灣在2004年推動毒癮減害計畫,提供乾淨針具,並以替代性藥品緩解毒癮問題,在短短幾年內,大幅降低愛滋感染人數,這就值得效法。

逢甲大學財稅學系教授謝啟瑞指出,「台灣雖然過去在菸害防制上獲得很大的成功,但不代表過去的政策可以套用於現在,面對新的問題會需要新的政策來應對。」「在菸害防制政策上,應該要從管制者變成協助者,不是打壓而是要多一點戒菸誘因與幫助,避免黑市及高稅賦產生,」來減少菸品對於國人健康的危害。【吸菸有害健康、吸菸會導致癌症、孕婦吸菸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課程推薦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