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件核准! 幹細胞也能治脊髓損傷 全癱患者五成可進步
花蓮慈濟上周通過衛福部核可,成為我國第一家可採幹細胞療法治療脊髓損傷的醫療院所;花蓮慈濟院長林欣榮表示,脊髓損傷大多是年輕患者,錯過急性期的治療後,後續治療就有限,但幹細胞療法若能直接在受傷處植入,神經恢復的機率更大,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對全癱的患者而言有五成會有功能上的進步。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我國脊髓損傷發生率為每年每萬人2.46件,脊髓損傷若是過了急性期,介入治療的恢復效果就會變得極差;花蓮慈濟神經外科主任蔡昇宗表示,脊髓損傷大多是因為車禍意外引起,治療若錯過傷後6個月內的急性期,治療效果就會出現瓶頸。
急性期最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內生性幹細胞搭配高壓氧等多重治療方式,先前有位20多歲的女性,意外引發腦損傷一度昏迷,四肢無力不能動,及時介入並復健長達一年,至今已能站立、騎腳踏車。
錯過急性期的治療方式,蔡昇宗表示,目前有,但後續仍須輔具協助行走,可於腰椎植入神經晶片,刺激癱瘓部位重啟神經連結,曾有位已經癱瘓2年的患者,從西部轉至花蓮慈濟就診,雖然仍需要機械骨骼協助下肢,但患者從站不起來,到透過輔具可以起身,足足等了2年。
花蓮慈濟神經醫學科學中心主任邱琮朗表示,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目前以「困難治療」患者為主,過去的幹細胞治療鮮少針對神經疾病治療,且治療方式多從靜脈、脊髓腔注射,幹細胞若從靜脈或是脊髓腔進入體內,難以達到神經系統,幫助修復。
根據研究指出,幹細胞必須要直接注射在傷口處,一次輸入一億個以上的幹細胞,才有助於神經系統的修復連結,為確認實際的傷口,則會透過核磁共振等儀器確認,療程至少要花上一年,價格約在廿萬左右。不過,根據研究顯示,運用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患者,有高達五成的機率可以幫助「全癱」的患者,從原本不能動,到有顯著意義的進步。
林欣榮表示,台灣脊髓損傷患者大多都是年輕人,平均壽命與一般人無異,換言之,他們承受殘疾的時間約為40年左右,若有新的治療方式可以協助他們,不僅能降低他們的醫療費用,也能降低每位患者耗損的社會成本。
林欣榮表示,花蓮慈濟是全台目前獲得最多細胞治療許可的醫院,包含癌症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治療、運動傷害、腦中風等,加上脊髓損傷,總計有8件細胞治療許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時中:加購流感疫苗 仍比美便宜
同婚登記不再限「承認同婚國」 但大陸人仍在禁
每劑貴3.7倍 公費流感疫苗恐打不完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
化療藥「健仕注射液」有異物 食藥署下令回收
凝血因子打針調配耗時、程序複雜 血友病病友陷治療困境
大甲高中校外教學爆群聚感染! 15師生腸胃炎3人感染諾羅病毒
一張圖看國內血荒多嚴重 高雄捐血中心最慘
桃市流感疫苗剩1.5萬劑 桃市呼籲民眾速打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入院掃碼快速通關 台大雲林分院推探病線上登記
惹怒醫界 楊志良再批雙重標準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北榮「法布瑞氏症研究治療中心」 獲SNQ品質標章金質獎
氣喘族注意!寒流減弱偏東風 未來三日擴散不佳空品差
又是寒流惹禍? 彰化院檢今第二人昏倒送醫
符合資格者快來打!屏東流感疫苗庫存不到7千劑
元氣網全新改版!更即時、更深入 5大特色讓你更健康
霧煞煞…美豬到 「豬肉儀表板」掛零?
鍾沛君自曝長輩不贊成公布病情 兩原因讓她坦然說明
今年起58個偏鄉可遠距會診 民眾仍得先到當地院所就醫
豬肉儀表板資訊不透明? 食藥署回應了
「永遠的青鳥」詩人蓉子逝世江蘇老家 享壽百歲
台灣新生兒創新低! 他30年來接生萬名寶寶嘆今年元旦「破功」
西岸濕地驗出H5N8禽流感病毒 高市動保處籲小心
血庫告急!全台等熱血 安全過年需3.6萬袋
猜你喜歡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扁媽跌倒後健康惡化病逝!「跌倒」為事故傷害死亡第2名,這5招預防
一張圖看國內血荒多嚴重 高雄捐血中心最慘
先蓋毛毯還是蓋棉被?哪種材質最保暖?專家教「三明治蓋被法」超溫暖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每劑貴3.7倍 公費流感疫苗恐打不完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大甲高中校外教學爆群聚感染! 15師生腸胃炎3人感染諾羅病毒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打針怕痛怎麼辦?研究教你讓打針時疼痛減少40%
驗20件口罩3件含鉛卻難稱不合格 消基會籲訂標準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常聽到嘰嘰聲好像漏電,是幻聽還是耳鳴?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院長講堂/重視培育人才!高榮院長林曜祥「沒在SCI登文章,我不會讓他當主治醫師」
同婚登記不再限「承認同婚國」 但大陸人仍在禁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食道潰瘍竟然與青春痘有關 醫師:不少人少了這動作
年輕人怎會猝死? 醫師點出最大的致命風險
在家安老的保肺之道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穿鋼圈胸罩易得乳癌?無鋼圈內衣會讓胸部下垂、外擴? 醫師解析「胸罩迷思」
掉髮、鼻炎好不了…這13種狀況都是鋅不足 醫師教你缺鋅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