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保險會本周五將討論明年健保費率,相關消息人士分析,費率極可能突破5%大關,付費者代表應可能接受漲到5.17%。據此試算,月薪4萬的勞工本人每月要繳622元,比現在多58元,如果再加兩個眷屬就是每月1866元,比現在多174元;至於雇主則是每月要繳1965元,比現在多182元。
整體來說,明年有眷屬的勞工和雇主,整年健保費會比今年多將近2000元;補充保費費率都會連帶漲到2.11%,2萬元的執行業務所得、租金、利息等收入,其補充保費也會比現在多繳40元以上。
對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指出,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民生經濟狀況都很不好,但民間團體為了配合防疫優先,都已經非常「自我自制」,甚至也能夠理解健保出現虧損,理性討論調漲保費的可能。
劉淑瓊表示,健保費幾乎每一分錢都來自民眾荷包,民眾仍如此愛護健保、理性討論漲費率,但在「漲保費」這個攸關人民健康和荷包的大事上,健保署不但不諮詢民間意見、把持所有數據的獨佔權和詮釋權,更沒有善盡龐大健保費統籌管理者的義務,至今不曾向民眾交代,健保多收了錢要用來達成哪些目標。
「健保署欠民眾一個交代!」劉淑瓊批評,現在人民只見健保要漲價,卻「從來不知道為什麼要加錢,加了錢之後可以期待什麼?」民眾也會擔心會不會頻繁調整?還會不會再漲別的?例如部分負擔。
劉淑瓊指出,不論是在民眾端或醫事人員端,長期都對健保改革有其訴求,但健保署漲保費的同時,卻沒有去盤點這些重大議題的優先順序,並務實訂定執行的計畫和目標。舉例來說,民眾長期希望健保開辦全責照護,減輕人民自費聘請住院看護的沈重負擔;也很希望改善兒童急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等「同卡不同命」的問題。醫界也長期呼籲改善醫療勞動條件、更合理的給付標準、提高別間資源分配的公平性。
另外,政府部門依法應承擔起保險經費的36%,但政府部門過去卻一直採用取巧、對政府有利、對民眾不利的計算方式,並未確實負擔36%,長期被受各界詬病。劉淑瓊表示,這部分完全無法服人,「這些政府原本就該出的,長期不處理,不斷從民眾口袋掏錢,說不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