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為何態度忽冷忽熱?出軌有跡可循!當伴侶出現這6行為時要留意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台灣人年平均跑醫院14次 醫籲健保多用多付、少用少付

隨國內人口老化,據國內研究打發現,台灣就醫人數雖無明顯增加,就醫次數增加14%,從2000年一人一年平均只看12次,短短17年增到14次。本報資料照片
隨國內人口老化,據國內研究打發現,台灣就醫人數雖無明顯增加,就醫次數增加14%,從2000年一人一年平均只看12次,短短17年增到14次。本報資料照片

健保會9月25日預估健保安全準備金最多只能撐到明年底就無法滿足一個月安全線,隨國內人口老化,據國內研究打發現,台灣就醫人數雖無明顯增加,就醫次數增加14%,從2000年一人一年平均只看12次,短短17年增到14次。醫界籲「多用多付、少用少付、大病免付」。

台灣經濟學會、台灣健康經濟學會、陽明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今日舉辦「疫情下的健保改革-世代對話」研討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在會中指出,2020年一場疫情打亂世界秩序,也亂了台灣健保未來走向,後疫情時代貧富兩極化恐更嚴重,這項變化應是此次健保改革重點。

洪子仁建議,健保改革應從使用者付費原則出發。非急難重症患者使用高價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應收取檢查費用一成或定額部分負擔;藥品部分負擔由目前上限200元調漲至500元,收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籤藥品部分負擔,非處分用藥依健保法規定排除。

另外,過去說到健保不夠使用,都會歸咎於分級診療不落實,但洪子仁說,其實據他過去論文研究發現,經20多年健保教育,九成疾病複雜度低轉者都是在診所就醫,但慢性病患分級醫療不明顯,慢性病患就醫人數龐大,應推動引導慢性病患到診所共照就醫是未來分級醫療重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說,如今健保改革已到了轉彎入口,如不改革、不增加保費,「繼續向前開車,就樣掉下懸崖」,健保恐完蛋,部分負擔是抑制浪費的行為,全民都應挺政策,且改革可能要更大一點,增加收入若只是杯水車薪,可能幾年後仍面臨破產問題。

蘇一峰說,受薪階級是健保主要支持者,但其實受薪階級不常看病,幾乎一年看不到兩三次,卻需要繳較多保費,讓受薪階級為健保「拉車」,但這些人越來越少,甚至可能面臨拉車30年,健保剛好破產窘境,「我們現在應該審視,退休人員真的沒有能力付保費嗎?」

蘇一峰表示,台灣確實有一群退休金8萬,月繳800元健保的族群,反觀受薪階級月薪2萬多元,健保費卻繳近2000元,若健保是社會福利,就應該更公平處理付費制度,支持健保推動家戶總所得,讓家戶成員全部所得都算收入,如今國稅單位資料充足,只要連結健保執行容易。

健保 保費 分級醫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