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健保最花錢疾病 慢性腎病年燒533億元居冠
健保署公布去年10大最花錢疾病,慢性腎病年燒新台幣533億元居冠,洗腎人數從9萬人增至9.2萬人。醫師呼籲,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都是腎病警訊,務必儘早就醫。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近日公布去年10大最燒錢疾病費用排行榜,由慢性腎臟疾病居首位、治療費用高達533億元,其次依序為第二型糖尿病308億元、齒齦炎及牙周疾病180億元、齲齒164億元、原發性高血壓140億元、到院抗腫瘤治療(如放、化療)134億元、呼吸衰竭125億元、慢性缺血性心臟病122億元、思覺失調症115億元、支氣管及肺惡性腫瘤110億元。
綜觀各種疾病數據,每人平均治療費用最高的疾病由呼吸衰竭居冠,雖然患者僅有4.1萬人,每人卻得花上30.2萬元醫療費用;其次為支氣管及肺惡性腫瘤,共有6萬人接受治療、每人花費約18.3萬元;第三名為到院抗腫瘤治療,患者約7.7萬人,每人治療費用約17.3萬元。
慢性腎臟病是台灣重要的公衛議題,健保署統計,全台洗腎人數從前年9萬攀升至去年的9.2萬人。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姜至剛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台灣的腎病患者不論在盛行率、發生率都是全球第一,受惠於醫療進步,65歲以下腎臟病發生率已逐年下降,但65歲以上高齡者發生率仍持續攀升。
姜至剛說,一般而言,民眾年逾40歲以後,腎功能每年平均衰退1%,理論上到80至90歲都還夠用,但糖尿病、不明原因腎病、藥物使用、空污等都是導致腎功能衰退的重要危險因子。
他表示,全台9萬名洗腎患者中,有46%新洗腎患者是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腎臟病變;用藥也是民眾常見迷思,很多藥品廣告宣稱藥品「不含類固醇、不傷身」,實際上,這種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相當傷腎,恐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未來將訂定慢性腎病友用藥指引,避免錯誤用藥加劇腎臟負擔。
近年民眾愈來愈關心的空污問題也是腎臟一大殺手,姜至剛指出,近年經分析發現,空污的懸浮微粒當中含有很多重金屬、多環芳香烴、發炎物質等,不僅會對肺部造成傷害,也會隨血液進入全身循環,增加腦血管、心血管、糖尿病風險,同時也會傷腎。
姜至剛呼籲,早期發現腎病掌握「泡、水、高、貧、倦」5字訣,只要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等症狀就應儘早就醫,找出傷腎源頭,如果只是腎炎有機會完全痊癒,但若是因糖尿病造成腎臟病變,應即時控制糖尿病,才能避免繼續傷害腎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時中:加購流感疫苗 仍比美便宜
同婚登記不再限「承認同婚國」 但大陸人仍在禁
每劑貴3.7倍 公費流感疫苗恐打不完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
化療藥「健仕注射液」有異物 食藥署下令回收
凝血因子打針調配耗時、程序複雜 血友病病友陷治療困境
大甲高中校外教學爆群聚感染! 15師生腸胃炎3人感染諾羅病毒
一張圖看國內血荒多嚴重 高雄捐血中心最慘
桃市流感疫苗剩1.5萬劑 桃市呼籲民眾速打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入院掃碼快速通關 台大雲林分院推探病線上登記
惹怒醫界 楊志良再批雙重標準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北榮「法布瑞氏症研究治療中心」 獲SNQ品質標章金質獎
氣喘族注意!寒流減弱偏東風 未來三日擴散不佳空品差
又是寒流惹禍? 彰化院檢今第二人昏倒送醫
符合資格者快來打!屏東流感疫苗庫存不到7千劑
元氣網全新改版!更即時、更深入 5大特色讓你更健康
霧煞煞…美豬到 「豬肉儀表板」掛零?
鍾沛君自曝長輩不贊成公布病情 兩原因讓她坦然說明
今年起58個偏鄉可遠距會診 民眾仍得先到當地院所就醫
豬肉儀表板資訊不透明? 食藥署回應了
「永遠的青鳥」詩人蓉子逝世江蘇老家 享壽百歲
台灣新生兒創新低! 他30年來接生萬名寶寶嘆今年元旦「破功」
西岸濕地驗出H5N8禽流感病毒 高市動保處籲小心
血庫告急!全台等熱血 安全過年需3.6萬袋
猜你喜歡
隔離就賠10萬防疫保單搶翻傳停售? 台產:會繼續賣下去
最新!迷客夏再道歉:推「無茶」配方、捐一日所得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基隆家扶無限期回收 棒球場有妙用
每劑貴3.7倍 公費流感疫苗恐打不完
防猝死!跨科醫師成功勸千人戒菸 遠離致命風險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糖尿病老藥成抗老神藥?教授:一件事比吃藥有效
常聽到嘰嘰聲好像漏電,是幻聽還是耳鳴? 醫師教你如何分辨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父愛囤物水果放到爛 精神科醫師兒也沒轍
驗20件口罩3件含鉛卻難稱不合格 消基會籲訂標準
以油漱口助「排毒」?教授批:毫無依據的壞科學
同婚登記不再限「承認同婚國」 但大陸人仍在禁
整理包/全台嚴重血荒!你也可以救人 捐血資訊一次查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最簡單的抗老祕訣!葉金川走遍世界, 靠「登山」玩出快樂第二人生
年輕人怎會猝死? 醫師點出最大的致命風險
食道潰瘍竟然與青春痘有關 醫師:不少人少了這動作
穿鋼圈胸罩易得乳癌?無鋼圈內衣會讓胸部下垂、外擴? 醫師解析「胸罩迷思」
醫病平台/退休精神科教授的「退而不休」生活 2019超前部署充實人生
先蓋毛毯還是蓋棉被?哪種材質最保暖?專家教「三明治蓋被法」超溫暖
扁媽跌倒後健康惡化病逝!「跌倒」為事故傷害死亡第2名,這5招預防
打針怕痛怎麼辦?研究教你讓打針時疼痛減少40%
頸部超音波、心臟超音波 健檢多1項 可防低溫猝死
陳時中:加購流感疫苗 仍比美便宜
凝血因子打針調配耗時、程序複雜 血友病病友陷治療困境
外科醫師變網紅擁34萬粉絲!江坤俊寫診間日記:遺憾的故事,能讓更多人不再遺憾
院內感染+本土案例 醫院評鑑「今年評定了」估7月評鑑
朱俐靜淚訴罹患乳癌 初期痛到爬不起來:每天都崩潰
跌倒住院健康續惡化 前總統陳水扁母親94歲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