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度驗出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坦布蘇病毒,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昨宣布啟動全台鴨場監測計畫,並看抽驗結果是否要將病毒列為例行監控疾病,面對新型傳染病,防疫步驟比照蝦十足目虹彩病毒清查、監測。但農委會防檢局今天卻說,要有禽場鴨隻出現坦布蘇病毒常見臨床症狀通報後,才會去檢驗。
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表示,禽場若有通報鴨子精神沉鬱、生長遲緩、下痢、產蛋率下降等坦布蘇病常見臨床症狀,就會主動去驗,若沒有通報不會去驗;去年是畜衛所合作的種鴨場發現有產蛋率下降情形,因為驗不出其他疾病,最後才確診是坦布蘇病毒,後來針對附近的禽場,進一步檢驗,也未驗出。
之前蝦虹彩病毒感染,螯蝦場也未有明顯症狀,也是進行蝦場檢驗,為何禽場坦布蘇病毒處理方式卻不一樣?徐榮彬說,若鴨子原本就好好地沒有生病,不會去檢驗,要有病徵才會啟動監測;之前蝦虹彩病毒主動檢驗螯蝦場是因為螯蝦帶原會感染,因此螯蝦場全數檢驗;但坦布蘇病毒除了造成鴨子產蛋率下降,沒有其他疫情,因此禽場有懷疑有通報才會去檢驗。
防檢局表示,畜衛所去年首度在雲林縣一北京鴨種鴨場檢測到坦布蘇病毒核酸,請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前往這家種鴨場及鄰近禽場進行採檢,結果未再檢測到病毒或病毒核酸;認為無研究支持坦布蘇病毒會威脅人類的健康。
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坦布蘇病毒是人畜共通新興傳染疾病,文獻顯示,在馬來西亞、印尼家禽、畜牧業者身體發現坦布蘇病毒抗體。在中國大陸山東省也曾抽驗養鴨場工人血清及口腔拭子檢測發現有坦布蘇病毒,也發現抗體,雖然感染病毒的人沒有明顯的疾病症狀,但顯示病毒可能由家禽傳播給人。
衛福部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研究員舒佩芸受訪時表示,去年從蚊子發現坦布蘇病毒後,篩檢150至200個居住於豬舍及溼地附近的疑似日本腦炎通報病例檢體,也沒有發現感染坦布蘇病毒的個案,因此台灣發現的新型坦布蘇病毒是否會感染人,現階段無科學證據;但提醒,台灣是否還有其他高致病性的坦布蘇病毒株,有待後續持續的監測研究,才能及早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