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署日前首度針對「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負擔差額」的醫材進行價格管理,引起廣泛討論。健保署今天下午發布新聞稿指,有網友惡意變造「自付差額特材」懶人包的貼圖內容、散布假訊息,呼籲民眾停止轉傳。
在台灣,醫療院所使用的醫材可概分為「健保全額給付」、「健保部分給付」與「健保不給付」三大類,「健保部分給付」醫材的差額需要民眾自行補上價差,「健保不給付」醫材則需民眾全額自費。衛福部健保署無法可管全額自費醫材,但可依據健保法對「健保部分給付」的醫材訂定民眾負擔的最高上限。
健保署表示,6月8日公告的新制是過去一年半來與醫院代表、醫學會代表與專家學者討論的結果。新制訂定的上限價考量各院所採購價、國際價格、成本及應有的利潤,並區分各個不同功能群,以常見的人工水晶體為例,健保署分成六種功能群,因此有六種上限價,並非只有一個價格。
健保署日前於臉書專頁發布懶人包說明政策內容,其中一張圖的原內容為「為確保醫材價格合理,對於自付差額的醫材定價格上限」。
健保署表示,近日出現網友惡意將上述話語修改為「健保署認為民眾的健康不如房子和車子」,以「健保有責任為民眾把關房價及租金定上限」等文字,這完全與原圖文不符,提醒大眾不要被誤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