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重磅快評】健保制度變革 不能再「順時中」了

趁著防疫製造出的高聲量,衛福部長陳時中拋出「調漲健保費」的議題,引發支持與反對的兩極化聲音。本報資料照
趁著防疫製造出的高聲量,衛福部長陳時中拋出「調漲健保費」的議題,引發支持與反對的兩極化聲音。本報資料照

趁著防疫製造出的高聲量,衛福部長陳時中拋出「調漲健保費」的議題,引發支持與反對的兩極化聲音。陳時中不懼過去提出漲保費的官員都紛紛下台的歷史,願意面對健保虧損問題,值得肯定;但他提出的手段,卻很難讓人苟同。

陳時中提出「漲保費」的方案,是「提高對就醫次數過高民眾的部分負擔」。他的具體作法,是先計算國人一年平均就醫次數,例如一年平均十次就醫,從第11次起拉高部分負擔。至於其他配套,則是重大傷病、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

這種想法其實並不新穎。從全民健保制度開辦前,類似的建議就曾被提出,例如「保大不保小」,或者「設定就醫上限」等,更直接的說法就是「使用者付費」。但這些想法,最終都還是沒被採用,其間關鍵,就在所謂全民健保,是以追求全民健康和就醫權為目的,所謂大病小病如何定義?醫療資源或可能因健保制度浪費,但如何能認定頻繁就醫者就是浪費醫療資源者?

另外更重要的問題是,身體的健康程度和經濟能力有一定關係,經濟能力較差者,自可能因為為生活所苦、工作操勞或壓力繁重等問題影響健康,造成「頻繁就醫」的結果;如果再加上老人、小孩等沒有經濟能力又可能是頻繁進出醫院的族群,「依照就醫次數提高自付額」根本就是懲罰弱勢的做法。

另一方面看,此次台灣在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卓有成效,國際間共同歸納的結論之一,就是台灣建立了完善的全民健保制度,不論大病、小病或者疑似的患者檢驗,民眾都不用負擔大筆支出,民眾也不用害怕就醫;而且累積了大量的國民健康資料庫,也有助擬訂防疫政策。如果是採用「超過上限就提高自付額」的制度,降低民眾就醫意願,還能達到這些效果嗎?

幾年前曾爆發一個詐領健保給付的案子,連案發時擔任衛生署副署長的陳時中都牽涉其中,被懷疑護航這幾家醫院,甚至以被告身分出庭應訊。當時被檢察官查出冒領的金額就高達3億元,雖說陳時中當時只是主管人員,未必真的有心護航,但對這種醫界亂象導致的健保經費浪費,陳時中應該更有所感。要解決全民健保入不敷出的問題,應該先處理時有所聞的醫界沉痾,而不是找弱勢的病人下手,劫貧濟貧。

健保給付 全民健保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