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六成保母超過50歲?年輕人不願當保母的四大原因
根據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調查,保母平均收托人數約為兩人,換算成實際薪資可達三萬以上,大台北及新北都會區保母平均薪資為三萬五千元,已高於私立幼托機構的薪資,卻仍吸引不到年輕人當保母,近六成的保母年齡超過五十歲。專家分析,相關系所教育仍以機構就業為主、在宅保母的房屋成本高、家長對年輕褓母較不信任、有生育的年輕褓母收托名額受限,這些都是年輕人從事保母的阻礙。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王舒芸分析,目前教育系統對托育人員的訓練比較是針對托嬰中心或幼兒園,只有少數係所有擴及在宅保母的教育,因此年輕人畢業後若想當在宅保母,都得再去進修。再者,在宅保母需要付出房屋成本,以滿足消防、各式設備、門窗戶幾十項環境要求,自有住宅比較容易達到,年輕人多半是租屋,房東不一定願意讓人改裝。
王舒芸觀察,大部分家長其實也會想找「有經驗、有口碑」的保母,年長的保母比較容易符合條件。年輕托育人員即便想從事在宅保母,通常也會先去機構工作,以累積經驗和口碑,等到自己結婚、有可以自主安排的居住環境,自己也有照顧自己小孩的需求,才會考慮自立門戶當保姆。
苗栗縣托育人員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瑀屏表示,從事保母行業事實上沒有什麼誘因,原先還有保險和健檢補助,但現在都已取消,會從事這行業,多是因為喜愛小孩,且為兼顧家庭才從事。尤其年輕女性通常家中都有稚孩;若自己同時有兩名五歲以下的幼兒,則無法收托;即便只有一個五歲以下的幼兒,能收托兩名幼兒,但若是仍有生育打算,則必須等到孩子成長到五歲後,才能再生。
邱瑀屏說,從事保母行業,對有兩胎以上生育規劃的年輕女性來說,不是中途會被迫剝奪工作權,就是必須終止妊辰,也是這行業吸引不到年輕人的原因。邱瑀屏認為,加入「準公共化托育」的保母門檻提高,表示有其專業水準,照顧自己的孩子而被迫無法收托,理應也要可領取托育補助,而非僅是領育兒津貼。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加入保母行列。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堅持實證精神 桂冠營養研究室只做正確抉擇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拜耳西藥事業部亞太區推出更多創新藥品,台灣民眾受惠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有故事的藥局 民雄七星藥局三代傳承
SMA基因療法 幫助孩子擺脫輪椅
學者建議/善用藥物經濟學 提升健康餘命效益
署長擔憂/創新療法太昂貴 納健保成巨大挑戰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衛福部擬禁<20歲買菸但准買吸食器 國民黨:掩耳盜鈴
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話 網齊呼:能者多勞、共體時艱
猴痘疫情擴散!WHO:全球已發現80例病例 遍布11國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健保署推動資訊上雲端 省錢更強化防疫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健保部分負擔 可望延後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量能緊繃 醫界籲延後健保新制
醫師法修正 外國學歷要甄試
低血鉀精準醫療 三總3創新獲獎
動物用藥不足 將申請放寬人藥
健保增思覺失調症訪視服務 受惠患者1.9萬人即起上路
猜你喜歡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因應猴痘搶天花疫苗?中央無搶購計畫 45歲以上可能都打過
陳文茜吐露活太累一度想解脫 嘆:不疼痛的日子都是恩典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拒絕搭上Covid-19列車 醫建議此種常備藥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韓國知名品牌泡麵農藥超標 1400公斤邊境攔截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要避免染疫,也要做好染疫準備!退燒藥、血氧機 有備無患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醫院專責病房照服員津貼 衛福部拍板每人每班5千元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從清零到共存 心情洗三溫暖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防疫已成日常 兒隔離不擔心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護病比改1:7 兒童病房加津貼
老老照顧…70歲顧80歲 有愛扛不住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擬洗腎前認識換腎 晚期肺癌實證給藥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