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身體每天都在接觸毒素,如何減少中毒機率?顏宗海分享個人排毒秘方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十年後的台灣夏天40度將成常態? 林子倫籲加速減碳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圖/翻攝自彭啟明臉書直播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圖/翻攝自彭啟明臉書直播

天氣愈來愈炎熱,台灣多地今天出現2020年來最高溫,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專家預測十年後台北夏天中午高溫40度將成常態。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表示,這次疫情讓全球停下來,某種程度是好事,應趁現在改變產業體質,加速減碳腳步。

林子倫近日登上氣象達人彭啟明的臉書直播節目談論氣候變遷,他表示,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Nordhaus被稱為氣候變遷之父,警示人類若不及早因應氣候變遷,未來將付出愈高的成本代價,一、二十年前很多人在賭氣候變遷是真是假,現在科學愈來愈證明氣候變遷的到來,人類在這場賭局不趕快行動一定會輸。

林子倫說,William Nordhaus指出排碳成本長期被外部化,太多free rider(搭便車者)只想享受便利卻未付出成本,應透過碳定價等重要政策工具將成本內部化。

●疫情影響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估少6%

由於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活動大幅停擺,世界氣象組織(WMO)預計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減少6%,是二次大戰以來最大降幅。

林子倫表示,能源轉型浪潮下,全球確實往低碳方向走,但速度仍不夠快,有必要深度減碳,「疫情讓地球完全stop(停止),某種程度是好事」,這或許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首見,人類應重新反省「進步文明」對地球的傷害。

●疫情過後 排碳量恐出現報復性增加?

彭啟明憂慮,疫情過後經濟活動可能反彈回升,排碳量出現「報復性」增加,地球只是稍微喘口氣,但等到疫情結束,馬上就會回復原狀。

林子倫說,很多產業受疫情衝擊,但若可趁這波調整能源、運輸、汽車產業,未嘗不是新的契機,希望這波疫情改變了體質,讓地球原來的高排碳體質有所緩解。

氣候變遷下,十年後的台灣將變成什麼模樣?彭啟明認為,台灣雖然努力減碳,但溫度上升節奏難以變慢,因為二氧化碳有較長的生命期,「不是今天減碳、明天就降溫」,未來溫度仍會極端往上走,十年後的台北夏天中午高溫將突破40度,颱風暴雨增加,嚴重衝擊台灣原本就稀缺的水資源。

●我排碳量 八成來自能源部門高於全球

林子倫也說,現在只是緩慢減碳,沒有樂觀理由,全台排碳量有六成來自能源部門,台灣更高達八成,全球都全力投資再生能源、低碳轉型,台灣光電2016年僅1GW,現在已經突破4.3GW,今年將達到6.5GW,「努力往前跑」,離岸風電也規畫從2025年至2035年從5.5GW提升到10GW。

至於發電結構,林子倫說,2016年燃煤比率為46%,預估到2025可降至27%,許多縣市政府都將燃煤鍋爐改為燃氣鍋爐,台電也透過調度在秋冬季節用天然氣取代生煤燃燒,許多部分都逐步轉型,雖然無法很快,「但就像推動一部車,最大摩擦力在一開始」,台灣已經在往前跑。

●林子倫:溫管法減碳目標需要更大決心

我國溫管法訂定目標,2050年排碳量要降到2005年的一半,林子倫認為,需要更大的決心,2016至2019年台灣排碳都減少,主因是能源轉型、減煤轉氣等一連串措施,即使今年沒疫情排碳量也會下降,但還是不夠快。

林子倫也說,除了發展再生能源,台灣也要審慎考慮社會如何調適,包括糧食、飲水、國家治理、安全都要考量,尤其若進入氣候緊急狀態,世代人權都是不可迴避的議題。

而面對氣候變遷,個人可以怎麼做?林子倫說,過去很多問卷調查,台灣民眾對氣候變遷的意識相當高,有九成以上都認知此事,在行動上卻有很大落差。他建議,減少肉食對減碳有15%至40%的貢獻,消費時也可以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交通部數據也顯示,當油價上升,私人運具使用比例會下降,有太多證明價格可以引導行為改變。

減碳 高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