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恩的食農生活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韋恩的食農生活
不排除、不保證只是科學家一貫面對事實證據的立場下的反應,就像薛丁格的貓一樣,沒具體觀測前,箱子裡的貓處於一種介於死與活之間的狀態,沒人敢說滿斷定。但是如同古人都懂得「杞人憂天」的道理,我也可以說科學不敢保證太陽明天不會爆炸,但是需要為這樣微小到小數點幾百位數後的機率恐慌嗎?當然是不值得的。所以說不排除、不保證只是媒體經常用於恐慌造句法下的一種話術。
其實自然界充滿了病毒,寄生於植物、動物的病毒都有,長期以來與宿主共生、威脅著宿主。就像台灣曾經是草蝦王國,但是因為病毒的威脅,所以對草蝦的養殖造成非常大的破壞。而現在養殖比較大量的白蝦,也是會常面臨白點症的威脅。只是病毒通常具有專一性的,也就是會針對特定宿主、甚至特定細胞、特定蛋白質(受器)才能造成感染,所以我們不曾見過草蝦桿狀病毒、或是白點病毒感染人類,因為蝦子屬於無脊椎動物,距離人類的親緣實在太遠太遠,要跨過這段距離的鴻溝造成跨物種的感染,那不知要經過多少、多久的突變才能達成,短短一句話,恐怕想像空間也太大。事實上,斑節蝦就不會感染草蝦球狀病毒,同樣是蝦都無法了,遑論人類。
或許是新冠病毒(COVID-19)造成的疫情讓大家現在還心生忌憚,所以講到病毒就人心惶惶,但是新冠病毒還是懷疑由同為哺乳類的蝙蝠或是穿山甲來,當年的SARS也是懷疑由同為哺乳類的果子狸來的,這些例子跟蝦子的病毒實在差太遠了。韋恩建議大家,不用輕易的恐慌,蝦子照吃,台灣的蝦農本來就因為新冠疫情很辛苦了,可別讓這個莫名的恐懼造成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