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飲食這件事,社會上彷彿有一個普世價值,大多數人對這觀念深信不疑,但這些觀念的背後未必是有科學根據,往往是來自一段歷史,甚至是經過人為操縱的結果。
美國一個電視節目「食物迷思」(Food:Fact or Fiction)剖析時下常見的健康飲食法則,用科學實證或考據其源頭或歷史,顛覆了一些傳統觀念以及養生謠言。
例如「早餐」,一般人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餐要吃的像皇帝等。節目中談到早餐的來歷,古時候早餐的需求並不強烈,在中國,一日三餐在戰國時期出現,但也僅限貴族,平民一天只吃兩餐;西方世界同理,古羅馬人一天甚至只吃一餐。
工業革命後,食物產量的提高,加上工人長時間工作的體力需求,在上工前吃一頓豐盛早餐變成必需,早餐才逐漸變得重要。這個作法在社會各階層推展開來,才有了較明確的早餐概念。
然而西方人最初的早餐很簡單,一份飲品配上一個麵包,早餐之所以變得豐盛來自於商業營銷。最早是1878年,早餐玉米片被發明,只要用牛奶沖泡即可食用。為了提高銷售量取代傳統早餐,業者不斷強調一天第一餐的重要性,並強調這種穀物膨化食品有多營養和方便。
1925年,美國食品公司Beech-Nut找上有「公關之父」的公共關係學家愛德華伯內斯(Edward Louis Bernays),盼他幫忙提高培根的銷量,伯內斯採用專家權威宣傳法,用話術訪問5000位醫生,問他們豐盛早餐是否比簡陋早餐好,以及有培根的早餐是否代表豐盛,並將結果發表在報紙上,向大眾灌輸「早餐要吃豐盛,而豐盛的早餐要有培根」的觀念,讓培根這種高級品成為當代早餐的必需品。
到了1944年,美國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為了銷售穀物早餐Cereal,仿效上述的培根推銷法,在廣告中稱「營養專家認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早餐真的這麼重要?
一般認為,一頓好的早餐能夠讓人在早晨充滿活力,不容易飢餓。但如果早餐攝入大量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反而容易讓人睏倦,甚至阻礙生長激素的分泌。
另外早餐跟肥胖的關係還沒有很明確的定論,一篇今年5月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也在問,不吃早餐到底是會導致體重增加還是減少,即使是專家,對此也無法確定。
甚至有美國研究指出,沒有吃早餐習慣的人,逼他吃早餐只會害他變胖,從體重控制的角度來看,早餐未必是一天中最重要一餐。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