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骨折吃什麼加速骨頭修復?除了補鈣、蛋白質⋯別忽略「它」!還有3大飲食禁忌別碰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生於純素家庭 23歲華裔青年:不羨慕吃肉也不想嘗試

素食便當。記者魏莨伊/攝影
素食便當。記者魏莨伊/攝影

何長安23歲,洛杉磯出生,高中畢業後到波士頓念大學,目前在華爾街工作。他日常吃純素(Vegan),比較特別的是,他父母也是純素飲食,也就是說,從他出生以來,就沒有吃過含動物成分或是來源是動物的食物。他說:「我覺得純素很好。這是我的生活方式。」

去年夏天,何長安從波士頓搬到曼哈頓,住在東村(East Village)附近。安頓下來,他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搜尋住家附近的純素餐廳,發現有好幾家美式餐廳、漢堡店、甜點店等供應純素。曼哈頓的飲食形式多元,注重天然、健康,超市裡新鮮蔬果、堅果來源不缺,有些超市甚至會有純素品專櫃,因此,取得純素材非常方便。

純素料理 從正餐到甜點

每天早餐時,他會同時準備午餐餐盒,主要是純素沙拉米飯,沙拉有蔬菜、堅果、蘑菇、豆腐等,搭配市售的純素沙拉醬,主食則是白米加糙米飯。自備午餐的另一個原因是上班很忙,他不想多花時間外出覓食,而且,不是每家餐廳都供應純素餐,自己準備比較省事。

不過,只要和同事、朋友聚餐,都是由他找尋餐廳,菜單提供純素餐點。他說,曼哈頓有不少這種餐廳,朋友也都能接受他的飲食習慣,尊重他的選擇。

舉例來說,亞洲料理的純素品選擇很多,很多亞洲餐廳都供應純素餐點,如韓式豆腐鍋、日式手卷和泰式酸辣湯;這幾年,美式餐廳的菜單也增加了純素餐點,例如櫛瓜玉米捲餅、蘑菇可麗餅和烤花椰菜,都很受歡迎。曼哈頓也有純素甜點店,不用奶、蛋、蜂蜜,也可以做出甜點而且美味,讓他覺得很神奇。

曼哈頓的純素甜點店。(熊傳慧/攝影)
曼哈頓的純素甜點店。(熊傳慧/攝影)

何長安的父母來自台灣,在美國讀研究所時交往、結婚。他的母親章怡凡,在台灣讀大學時信仰佛教,飲食習慣隨之改為素食

她說,因為信仰而不吃肉,並不難,而且台灣素食餐廳很多,她很快適應素食,但還是吃奶、蛋製品。到了美國,接觸到純素主義,覺得理念很好,便從素食進一步到純素,奶、蛋、蜂蜜,也不吃了。

章怡凡一直尊重先生的選擇,並未要求他跟進純素。不過,先生漸認同純素理念,跟著吃純素。就這樣,何家的飲食內容徹底改變了。

何長安誕生之後,家中一直是純素飲食。長到20多歲,他從來沒有吃過純素以外的食物。他說,父母從小告訴他為什麼吃純素,他覺得這個理念很好,從不羨慕肉食,也從未想過嘗試肉食。

他常會和談得來的朋友討論純素主義,但彼此尊重,他也從未因自己的飲食習慣而少交朋友。何長安認為,純素飲食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不似一般人想像的不便。

為了健康 她漸停止吃肉

三年前,陳美琪開始純素飲食,原因只是為了健康。

她因為皮膚過敏,所以對飲食和生活起居非常小心,不吃易導致過敏的食物,沐浴用品也選用不含香料的天然成分。她上網閱讀很多資料,讀到純素飲食對身體有益,決定一試。

她選擇用漸進方式調整飲食內容,主要是擔心身體不適應或缺乏體力。她先停止吃肉,再慢慢不吃蛋和奶製品。從接觸到純素觀念,到全部採純素飲食,大約經過一個月。她發現,皮膚過敏的情況改善了,雖然無法完全歸因於純素飲食讓她的體質改變,但是她想只要繼續純素飲食,總是沒有害處。

除了堅持純素之外,她只吃自然的食物,加工食品只吃豆腐、豆皮,其他如素雞、素丸子等都不入口。

陳美琪的女兒讀小學,但她並未要求先生和女兒和她一起吃純素。不過,在家中餐桌上,女兒經常要分食她的沙拉,尤其喜歡她自製的沙拉醬:用橄欖油、香醋、胡椒和鹽攪拌均勻,有時把番茄或甜菜搗碎,有時加一點大蒜或熟芝麻,讓味道更有層次。

她閱讀純素主義資料後發現,溫室氣體排放量主要來自於畜牧業及其衍生的產品,而汽車、飛機、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製造的溫室氣體遠不及畜牧業。她感到很震撼,因此一有機會就向親友推廣純素觀念,也因為喜歡烘焙西點,她上網研究純素烘焙食譜,嘗試不用蛋、奶來製作餅乾,還滿成功的。

當親友知道純素可以營養又可口,對純素餅乾有幾分驚訝,也願意有機會多嚐嚐純素餐點。在這個飲食方法上盡了心力,讓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陳美琪說,如果她是朋友之中唯一的純素者,聚會時常常是她挑餐廳。她說:「我會主動上餐館網站了解菜單。」如果是到朋友住處參加聚會,她會自己帶點吃的去,並和人分享。她說,這是和朋友交流純素的好機會。

素食料理。<br />圖/ingimage
素食料理。
圖/ingimage

保護動物 拒皮革製產品

11月1日是世界純素日(World Vegan Day),這是英國完全蔬食協會會長路易絲·渥利斯(Louise Wallis)1994年訂定的。

近年受明星名流帶動,純素主義(veganism)在主流社會形成潮流。維基百科指出,純素主義是「更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素食主義者可能會吃麵包加黃油或含雞蛋的蛋糕,但純素主義者不吃肉類、奶酪、雞蛋和蜂蜜。純素主義者是「完全杜絶攝食、使用含動物原料的食品和產品」

有人成為純素者,是因為熱愛動物;有人基於環境保護理由,希望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盡微薄之力;有人則是為了健康。至於生活層面,嚴格的純素者不購買含動物成分的產品,例如皮革、皮毛製成的背包、服飾和鞋子等。

非營利機構「素食主義資源集團」(Vegetarian Resource Group)今年3月發布了一項全國調查,分析素食(包括純素)行為。調查結果顯示,46%的美國成年人在外出用餐「經常或偶爾」(always or sometimes)吃素食;外出用餐時,20%的美國成年人經常或有時會吃純素餐。

不過,在以肉食為傳統的美國社會,素食主義者(包括純素主義者)成年人只占4%,其中有一半是純素主義者。

調查有一題是「經常和偶爾外出用餐時吃素食(包括純素)」,18-34歲受訪者裡,有60%是這一類,35歲以上受訪者有40%;有未滿18歲孩子的父母有52%屬這一類,孩子都在18歲以上的父母有43%符合這一類別。

至於,「經常或偶爾外出用餐時吃純素」這一題,18-34歲年齡層受訪者有26%,但45歲以上受訪者只有16%。

以上兩題的調查結果均顯示,不管是經常或偶爾外出用餐時選擇素食,年輕人或年輕父母的比率較高,這些都說明了素食(包括純素)飲食已有接受度;食品公司和餐廳生產素食食材和餐點的誘因增強,同時在健康、便利、配料來源、口味、宗教信仰等,更要滿足多族裔的需求。

娜塔莉波曼是純素主義者。圖/傳影互動提供
娜塔莉波曼是純素主義者。圖/傳影互動提供

名人帶動 綠色生態正夯

不少名人公開談論純素飲食,影響所及,更多民眾對素食觀念感興趣。前總統柯林頓2010年因健康原因,開始轉向純素。前世界重量級拳王泰森、美式足球明星四分衛布雷迪、影星娜塔莉波曼、網壇球星大威廉絲(Venus Williams)、女歌手阿麗亞娜·格蘭德(Ariana Grande),都是純素者。

美國人開始重視飲食健康,愈來愈多人食用低脂食品、素食和有機食品,並主張減少使用化學添加物和防腐劑等。

紐約從2011年開始舉辦「素食節」(Vegetarian Food Festival),邀請農場主及主廚示範健康且有益環境的產品和菜餚,2019年參展單位超過120家。這項活動由U.S. Veg Corp主辦,創辦人之一莎拉·格羅斯(Sarah Gross)說,他們專注的素食和綠色市場,舉辦活動讓社會大眾更認識與綠色生態相關的理念。

曼哈頓下城高雲尼醫院(NYC Health+ Hospital Gouverneur)定期舉辦營養知識宣導活動,希望大家多吃植物性食物(plant based food)或是未過度加工的食物,並教導民眾製作植物性食物,例如以糙米、豆腐和番茄製作的醬汁,搭配麵條或米飯,一樣美味。

若不吃肉類,可能蛋白質攝取不足嗎?高雲尼醫院營養師Tiffany Wang表示,人體蛋白質和營養的主要來源除了肉類之外,堅果類(Nuts)、 種子(Seeds)或豆類和豆製品(Legumes),都能獲得與肉類相同的營養。

素食 米飯 皮膚過敏 沙拉 豆腐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