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對身體百害無一利,而新興菸品電子煙也是一樣,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陽明大學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助理教授王湘翠表示,電子煙在台灣尚未合法,目前國際間研究時間短、未有完整科學研究佐證,且具成癮性、對健康危害外、也無法證明使用電子煙就能戒菸,民眾不應貿然使用。
台北榮總家醫科醫師賴志冠表示,以國外數據來看,電子煙發展後,紙菸的族群雖有減少,但比例有限,且並無法證明與使用電子煙的相關性;另外,數據也顯示有電子煙後,美國高一生五人中就有一人使用、高三生四人中就有一人使用,可見在青少年間流傳快速。
由台大所創立的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今舉行記者會,邀來學者與醫界對近期電子煙所引發健康危害釋疑。王湘翠表示,她是紐約大學湯猛雄教授的電子菸危害研究團隊成員,電子煙的爭議從近期美國爆發多起急性肺損傷開始,截至目前統計,美國本土已有1299起肺部疾病疑與使用電子煙有關,並發生26起死亡案例。
王湘翠說,但現實上要評估電子煙安全性有四大困難,目前多為動物實驗,成果並非在人體上就適用;電子煙產品種類太複雜;而目前都是短期研究(十年內),缺乏長期暴露實驗;另,部分研究經費來源為菸商,可能具有利益衝突,故仍得謹慎看待。
賴志冠說,電子煙的使用與抽菸族群下降並無相關性,但國外數據也顯示,尼古丁依賴的族群正在擴大;且世界各國對於電子菸之規範仍分歧,英國與歐盟對其尼古丁劑量有明確規範,美國則未有確切規範;而台灣則因尚屬非法產品,更無法確認電子煙中尼古丁含量多寡。
但在臨床上,賴志冠說有部分民眾是想透過電子煙來戒菸,但事實上,當擺脫紙菸後,卻會形成對電子煙的依賴;另有部分民眾則認為吸食電子煙的危害程度較低,但卻不知裡頭除尼古丁外,另包含香料、化學物質,對人體危害嚴重程度,都還屬於研究進行式,故不應作為替代品。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