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今年三月預告醫療法修正草案,規範醫療院所每月提撥醫師工資6%作為退休金,並要為醫事人員投保醫療業務責任保險等。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大喊吃不消,盼這筆費用由健保總額負擔。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會再進行財務影響評估。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表示,每年醫院自健保總額大餅取得的預算約為5000億,其中人事費用已占半數,未來若要多付給醫師加班費、退休金、職災補償等費用,預計整體醫療院所一年會用去25億元的預算,營運成本吃重,將與健保署協商再拉高醫院總額預算。
對於擴大健保總額劃更多預算給醫院,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發言人朱顯光並不反對,但強調應同時作好監督配套。他說,過去醫界反映健保調高給付之後,未必真正能進得了第一線醫事人員口袋,最終只肥了醫院口袋。
為避免這種情形發生,行政院早在106年提出醫療法修正草案強化醫療財團法人治理,包括設置公益監察人、將社會公正人士與員工代表納為董事會成員、稅後盈餘優先用以提升員工薪資待遇及補充短缺人力等,多位立委亦提出不同修正版本。
朱顯光表示,106年因著長庚醫院爆發急診醫師集體離職、子宮鏡濫用等事件,使修法備受重視、朝野協商有成,不過風浪過後,該草案至今躺在立院未通過。「若今天只談勞權保障,卻不談醫院治理、增設勞工董事、醫院盈餘分配與改善血汗醫護議題,這樣也只是作半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