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細胞融合病毒(RSV)是嬰幼兒和老年人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對嬰幼兒的威脅最為明顯。在台灣,每年約有一千名嬰幼兒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而住院,高達九成是兩歲以下。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今召開記者會,宣布疫苗研發在動物實驗已獲成功,今年底將展開臨床試驗,最快三年後就有疫苗上市,此次成功產學合作模式亦榮獲科技部「107年度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主持這項研發計畫的國衛院研究員周彥宏表示,RSV感染率在五歲達到高峰,棘手之處在於病程進展快速,目前只能做症狀治療,但若症狀無法順利緩解,從發燒演變為嚴重呼吸窘迫,進而變成肺炎或支氣管炎,可能只在數天之內。肺部嚴重發炎是不可逆反應,除了可能呼吸衰竭死亡,感染重症痊癒後也可能有氣喘的終生後遺症。
周彥宏表示,全球約有十家廠商都在研發RSV疫苗,但都沒有成功,國衛院是唯一利用腺病毒載體研發RSV疫苗的團隊,而且動物實驗結果已獲成功,即將進入人體臨床試驗階段,也已取得美國和台灣的專利。目前棉鼠實驗證實,依序透過鼻腔滴入兩劑疫苗,棉鼠在六個月後仍擁有長效性的免疫反應,就算病毒進入體內,症狀輕微而且快速自行緩解,病毒也未蔓延至肺部。更重要的是,懷孕棉鼠接受兩劑疫苗,新生小鼠也因此獲得保護力。
周彥宏表示,目前能預防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只有一種單株抗體,但價格昂貴,即便過了專利期,一劑仍要價三百元美金且需要至少使用五劑,目前健保僅給付部分早產兒及心臟病童。周彥宏根據實驗室製成粗估,一劑疫苗製造成本至少約一到兩千元台幣,若三年後順利完成人體試驗,有RSV疫苗問世,疫苗費用應會比單株抗體更平易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