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近期若有至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計畫,建議先打傷寒疫苗再去。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傷寒個案,為中部30歲男性,暑假期間曾至摩洛哥、印度、印尼及巴基斯坦等國出差,陸續出現腹瀉、發燒、紅疹等症狀。
該男直到8月26日回國後兩次就醫,採檢傷寒桿菌陽性而確診,目前症狀已改善,但因有傳染疑慮目前住院隔離中,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該個案經衛生單位調查,出國期間皆在餐廳用餐、並未食用生食,回國後三餐也由家人烹煮,依基因定序及抗藥基因比對結果後,研判感染地為巴基斯坦;另,個案檢體檢出廣泛抗藥性(XDR)傷寒菌株,為國內首次檢出,對臨床常用治療傷寒之抗生素絕大多數具抗藥性,故僅能使用後線抗生素治療。
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月23日,國內傷寒病例共18例,其中1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6例,柬埔寨2例,印度、菲律賓、緬甸、中國、馬來西亞及巴基斯坦各1例;另4例為本土病例。
羅一鈞說,國際間抗藥性傷寒疫情多集中於巴基斯坦東南部信德省(Sindh),今年截至9月8日累計近5200例,高於2016至18年全年總數,因此該男就診時告知曾至巴基斯坦時,就朝傷寒方面檢測。另外,澳洲近期出現首例確診個案,為20個月大女童,發病前曾至巴基斯坦旅遊。
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瀉或咳嗽等。羅一鈞說,由於傷寒會經由接觸患者腸道排泄物而傳染,因此民眾食物充分煮熟、飲用水煮沸外,飯前、便後手部一定要徹底清潔,民眾前往傷寒高風險國家時,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施打傷寒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