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穩健推動台灣的中醫藥發展,衛福部推出「中醫藥發展法」草案,明訂主管機關每五年訂定中醫藥發展計畫,其中在中藥產業發展上,草案明訂中央政府獎勵民眾承租公有或國有土地種植中藥,以減少我國對進口中藥的依賴。
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過去國內中醫藥發展缺乏由上而下的系統性規劃,舉例來說,國內養生保健風潮興起、 對中藥材需求大幅增加,但我國中藥材近九成仰賴進口,國家經濟研究院統計,我國2016年自中國進口的中草藥占國內中草藥來源的五成六、日本占二成八、韓國占2.56%、印度占2.45%、加拿大占1.72%。「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後,許多農地開始休耕。面對這波漸夯的養生保健風潮,是不是有機會藉由獎勵促進國內中藥耕種?」
黃怡超表示,有鑑於韓國推動「韓醫藥育成法」、中國推動「中醫藥法」之後的正面效益,我國也計畫推出專法「中醫藥發展法」。
依據草案,主管機關每五年推出架構性的施政方向,計畫方向涵蓋提升中醫醫療照護品質、促進產業發展、促進現代科技研究發展、人才培育等,盼能藉此爭取財源、穩健推動我國中醫藥發展。
在中藥產業發展上,草案規範中央政府輔導民眾承租公有土地或國營事業土地種植政府核定的中藥藥用植物;考量中藥材收穫期較長,因此草案規範政府應提出獎勵及土地租賃期限保障 ,以減少契約變更與土地收回成本壓力。
黃怡超表示,為拚立法院本會期通過這項草案,因此草案預告期僅14天,至9月底截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