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精,有時候也有可能成為某些小男生“發財致富”的道路。
畢竟近期各大精子庫也都紛紛表示“賣腎”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節奏,捐精才是王道,捐精輕輕鬆鬆就能得到好幾百的補助,這對於一個血清方剛、手頭上沒什麼錢的年輕小伙而言,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發財之路”。
不過,如果捐精的精子質量有些“問題”,又會是什麼問題呢?
精子庫惹“大禍”!美國多名媽媽接受捐精生下12個自閉症兒童
據《華盛頓郵報》9月14日報導,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州的Danielle Rizzo在使用精子庫裡的捐獻精子後生的兩個孩子。
但孩子成長到2歲以後發現性格發育有問題,經過醫生診斷後為自閉症,隨手她進一步追查發現,其他的“同父異母”的孩子都患有自閉症,而且這名精子捐獻者至少是12個孩子的生父。
而在查詢發現,這名捐精者提供給精子公司和客戶的資料,發現他並不是碩士畢業,甚至根本沒有大學文憑。
隨後Rizzo順著這些公開資料,打電話聯繫到了一部分這位捐獻者的親戚朋友,發現他還曾經被診斷過患有多動症,少兒時期因為"患有學習和情感障礙"在特殊學校上過學。
隨後Danielle Rizzo的兩個孩子診斷發現,他們身上攜帶者兩個與自閉症相關的突變基因,分別是“MBD1”基因和“SHANK1”基因,目前絕大多數生子診療機構對數百種基因進行檢測,但還沒有針對“自閉症基因”的檢測。
世界上真的有存在“自閉症基因”嗎?
答案:沒有!
雖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在實驗階段分析,有數百種基因突變與“自閉症障礙”相關,但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基因的突變會增加一個人患有自閉症的風險,但並不能決定一個人肯定會患上自閉症。
這也意味著:“基因”僅僅只是對“患自閉症”起到部分作用,父母年齡、產後並發症等這些外部環境因素都起到不小的影響。
因此,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基因突變可以被認定是患上自閉症的原因,但這概率實在太小,大約2%到4%的自閉症患者會攜帶有這些突變的基因。
捐獻的精子,“長大”後會有“近親結婚”的風險嗎?
一般絕大多數捐精都是用於供精人工授精或供精試管嬰兒,從而幫助那些經過治療但依然無效的無精症,又或者有嚴重的遺傳病不適合孕育下一代的男性不孕患者。
但也有人會擔心,若一個人捐精次數多,這些精子若“長大”後是否會存在一定倫理紛爭呢?
面對這樣風險,不同國家採取不同的政策,中國採取了“雙盲策略”,相關人員會告知供精者,對其供精出生的後代並不會產生任何權利與義務。
在避免雙方爭執且不必要的倫理紛爭,國家固定一個供精者只能向一個精子庫供精且同一份精液最多導致5名婦女受孕,大大減少近親結婚的機率,當然這也並不是“絕對化”。
另外,國家還建立了完善的供精使用管理體系,精子庫對捐精者精子質量會有嚴格的篩選,精子庫有義務在匿名的情況下,為未來人工授精後代提供有關醫學信息的婚姻諮詢服務,防止近親結婚生育後代的倫理問題。
而在美國以及部分歐洲國家,接受供精的人有權利諮詢提供精子者一些特徵,比如身高、膚色、單雙眼皮等。
事實上,中國不孕不育的患者遠比我們想像要多得多,而人類精子庫的誕生,對於這類部分想要孩子家庭而言,是其中一個選擇。
當然,正如新聞所說:“同一個男子的精子受孕生下的孩子大都患自閉症”的概率有多高?
我想相當於“所有的媽媽打開字典,同時指向同一頁紙上同一個單詞的同一個字母”這樣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