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元氣新聞

便便救命 北榮設微菌實驗室

因感染困難梭狀桿菌而反覆腹瀉的曹先生(前排左二),在台北榮總接受微菌叢植入手術後,病情獲得改善。
因感染困難梭狀桿菌而反覆腹瀉的曹先生(前排左二),在台北榮總接受微菌叢植入手術後,病情獲得改善。
記者楊雅棠/攝影

台北榮總建置國內首座「高規格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專用微菌製備實驗室」,昨天揭牌啟用,用於微菌叢植入的常規治療及研究,除了困難梭狀桿菌,未來也有治療糖尿病巴金森氏症、過敏等疾病的潛力。

衛福部去年9月開放微菌叢植入治療,用於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者。台北榮總今年3月成立微菌植入治療小組,已為7例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者進行經大腸鏡微菌叢植入治療,其中,33歲曹先生接受五個月的抗生素治療都無法改善症狀,接受微菌叢植入治療後,腹瀉明顯改善。

台北榮總內科部主任侯明志解釋,約20%到30%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者接受傳統抗生素治療無效,造成多次腹瀉,嚴重可能造成敗血症、休克。而健康捐贈者的糞菌能製備成微菌叢,並利用內視鏡、鼻腸管、灌腸或口服膠囊等方式植入患者體內,改變其腸道菌相使之恢復健康。

腸道細菌細胞量大約是人體10倍,侯明志說,腸道微菌叢有多種功能,包括製造維生素、合成必需氨基酸等,與人體免疫和生理健康息息相關,腸道菌相失衡可能致病。除了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微菌叢植入治療在歐美已經有一系列研究,例如巴金森氏症、糖尿病、腸躁症等。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糞便捐贈需經糞便檢驗等嚴格篩檢流程,首先藉由問卷初步刪去有腸胃道症狀、慢性病史等人;接著驗血、驗糞便,確認是否有感染愛滋、肝炎等,「大約20個報名者只有1人的糞菌合用」。

若民眾有意願捐贈,小於65歲、BMI小於25、無特殊重大疾病、一個月內無腸炎,且三個月內無境外旅遊和未使用抗生素者,可至榮總感染科表明糞便捐贈,救人一命,並有車馬費補助。

糖尿病 巴金森氏症 敗血症 腸躁症 肝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