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輕症也要照CT 當心輻射暴露

健保署分析去年第4季14萬筆頭部CT檢查報告,約四成檢查結果與疾病無直接相關。
健保署分析去年第4季14萬筆頭部CT檢查報告,約四成檢查結果與疾病無直接相關。
圖/123RF

健保署昨天公布,今年上半年醫院門診電腦斷層、核磁共振MRI申報案中,高達2.3萬件是「輕症」,前三名為頭痛、表淺傷及頭暈目眩。雖然國內就醫和檢查方便,但健保署長李伯璋呼籲,民眾應減少不必要的檢查,節省健保資源,避免暴露過多輻射

近20年來,健保醫療費用直線上升,西醫門診費用中,以診療費(含檢驗檢查)漲幅最大,自1998年的32.1%上升至2018年38.7%,進一步分析昂貴檢驗檢查,去年花健保最多錢的就是電腦斷層(CT),共111億點,其次是超音波82億點、磁振造影(MRI)67億點,分居第二及第三名。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視察賴秋伶表示,單單今年1至6月全台各醫院門診進行CT及MRI檢查,約2.3萬件的診斷都是初級照護,也就是輕症,前十名申報原因分別是頭痛、表淺傷、頭暈目眩、骨關節炎、下背痛、腹痛、膝部關節炎、慢性肝炎、耳鳴及咳嗽。

健保署也以人工智慧分析去年第4季14萬筆頭部CT檢查報告,約四成檢查結果發現與疾病無直接相關。

賴秋伶表示,可能因疾病排除或治療後追踪所致,但也可能是不必要的檢查;李伯璋則說,臨床判讀多變,會將資料回饋醫界,避免民眾暴露過多輻射。

不少醫師反應,幾乎每天門診都會遇到一、兩名民眾,頭痛就自認長腫瘤,主動要求做CT、MRI,讓醫師很頭痛。台北榮總腦血管科主治醫師林浚仁說,若醫師拒絕,事後卻出現嚴重症狀,就可能演變成醫療糾紛,於是高階檢查成為防禦性醫療。

健保全額給付CT、MRI檢查,患者完全不用付費,難免有人抱持著「不做白不做」的心態,若想改善現狀,林浚仁建議,若改採部分負擔,由患者支付部分費用,有助抑制浪費。但健保署指出,目前沒有相關規畫。

CT MRI 輻射 核磁共振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