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歐洲異常炎熱,受到熱浪襲擊,許多國家突破歷史高溫紀錄。但並非每個家庭都有加裝冷氣,政府官方建議民眾到有冷氣的公共設施,或是分發瓶裝水暫時消暑。沒有冷氣的話,唯一能降溫的電器只剩電風扇了。
然而不少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控中心、世界衛生組織和環保署,都建議不要在超過攝氏37度以上的極熱環境下使用風扇,因為風扇會增加身體散熱的壓力。
澳洲雪梨大學體溫調節生理學副教授杰(Ollie Jay)對上述建議提出反駁,並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證實即使在極度炎熱的條件下也可吹風扇,對身體也是安全的,這項研究刊登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內科醫學年鑑)中。
他招募12名成年男性,讓他們待在高溫環境下2小時,測試使用和不使用風扇對高溫的承受能力,並測量他們的心率、體溫、血壓、脫水速率等等。
結果發現,在高溫乾燥的條件下,使用風扇導致每一類的測試結果都變差;但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除了出汗率增加,使用風扇能改善所有結果,並沒導致血壓升高。
ingimage資料圖
杰解釋,出汗時,汗水從皮膚蒸發會帶走熱量,讓人感到涼爽。當空氣濕度增加,會減緩蒸發速度,帶來潮熱黏稠的不舒服感,這時使用風扇增加空氣流動,能夠加速潮濕環境的汗水蒸發,帶來舒適感。然而在乾燥環境,汗水本身蒸發就快,風扇加速這個過程,反而增加核心溫度和心血管應激程度,對健康不利。
杰表示,上述公共機構應該把溫度和濕度分開考慮,在溼熱環境下可以使用風扇降溫,但高溫乾燥的地方不建議使用風扇。例如濕度低、氣溫高的環境(56度,濕度10%,熱指數為114.8)比濕度高、氣溫稍低(46度,濕度50%,熱指數132.8)的熱指數更低,但後者使用風扇的健康風險更低,舒適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