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喝豆漿難減重、傷腎、增加罹癌風險?專業營養師一一破解豆漿迷思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三總成立亞洲首間負壓治療中心 減少頻繁換藥之苦

「負壓傷口治療」是以特殊海綿對傷口施壓,再以透明膠膜覆蓋傷口,裝上吸引管透過機器,抽取傷口膿液及感染物質。記者陳婕翎/攝影
「負壓傷口治療」是以特殊海綿對傷口施壓,再以透明膠膜覆蓋傷口,裝上吸引管透過機器,抽取傷口膿液及感染物質。記者陳婕翎/攝影

傷口負壓治療在四年前八仙塵爆事件立功,當時三軍總醫院收治65名嚴重傷燙傷患者,締造0死亡成績,其中10名以上患者使用該技術,加速傷口治癒及植皮成功率。三總今成立亞洲首間「傷口負壓治療中心」,中心成立後,將提高使用率、配合長照2.0,擴及糖尿病足、壓瘡等慢性傷口患者,即使傷口未復原,也可透過該技術回家養傷。

「負壓傷口治療」是以特殊海綿對傷口施壓,再以透明膠膜覆蓋傷口,裝上吸引管透過機器,抽取傷口膿液及感染物質。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科主任戴念梓表示,「負壓」製造出的密閉環境,可減少傷口發炎,促進血管細胞、肉芽組織新生,加上將傷口分泌物吸走,維持相對濕潤而不潮濕的治療環境,避免傷口感染。

傳統傷口照護,每天可能需換藥2至3次,患者不僅要忍受每次換藥所帶來的疼痛,感染風險也較高;但使用負壓傷口治療,一周僅需換2至3次藥,且傷口保持密閉狀態細菌不易感染,負壓吸力縮小傷口範圍。據文獻,恢復速度可提升61%,截肢機率降低35%,疤痕也會減少。

三總5年前開始使用負壓技術,原僅零星使用,不料引入技術一年,就碰上八仙塵爆事件,開始大量使用。戴念梓回憶,當初有一名全身50至60%二、三度燒燙傷個案,患部集中前胸至腹部,清創後先植入人工真皮再負壓,短短一個月九成癒合,若以傳統照護方式,同樣時間可能有三成會癒合失敗。

三軍總醫院今日上午與KCI公司在三總內湖總院西迴大廳簽屬合作協議,成立「傷口負壓治療中心」。三總院長蔡建松指出,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在宅病人及機構住民中的慢性傷口人數將逐年成長,未來將擴大結合醫院與長照體系,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幫助病患,使家屬、照護者真正減輕負擔。

目前台灣65歲以上失能人數已達78萬人,其中糖尿病足、壓瘡、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等潛在慢性傷口的人口數達20多萬人。透過攜帶型負壓治療機,慢性傷口長者甚至不用住院,只要在診間由醫療人員安裝設備,就能返家養傷,敷料無須更換,3至4天回門診換藥即可。這段期間,只要患者仍有行動能力,都可到處趴趴走,照護傷口方式簡化,大大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但戴念梓提醒,負壓傷口治療並非人人適用,深部且嚴重的傷口感染、下肢血管嚴重阻塞、傷口上帶有壞死組織及癌症所造成的傷口,都不適用負壓技術。目前負壓傷口健保給付是採條件式給付,若自費全額要價也不斐,以一周換藥兩次計算,需一萬元,完整療程以兩周為基本單位,若有私人保險就有可能可以得到給付。

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右)今日上午與KCI公司大中華及東南亞區總經理Eileen Yi(左)在三總內湖總院西迴大廳簽屬合作協議,成立「傷口負壓治療中心」。記者陳婕翎/攝影
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右)今日上午與KCI公司大中華及東南亞區總經理Eileen Yi(左)在三總內湖總院西迴大廳簽屬合作協議,成立「傷口負壓治療中心」。記者陳婕翎/攝影

八仙塵爆 燒燙傷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