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首府戈馬市首例伊波拉病毒感染確診個案,世界衛生組織(WHO)於7月17日召開緊急專家會議,更於台灣時間18日凌晨宣布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衛福部疾管署也於今上午緊急召開會議,目前仍維持剛果民主共和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二級警示(Alert),不會禁止國人前往。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是WHO當前所設定的最高級別警示聲明,該機制的設定是為了因應2004年的「SARS危機」,之後也曾頒布於2009年「H1N1新流感危機」、2013至2016年「西非伊波拉大流行危機」、2014年「茲卡病毒危機」;本回的「DR剛果伊波拉危機」,則是歷史上的第5次PHEIC通報。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因應WHO宣布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疾病管制署於今日上午召開會議進行疫情風險評估,針對疫情監測、檢疫措施、感染控制、醫療整備、檢驗量能等相關因應作為進行盤點,並就風險提升預作相關因應整備。
針對民眾最關心的是否加強該國疫情等級,限制國人前往當地,莊人祥說,由於WHO建議其它國家不要關閉其邊界或對旅行及貿易施加任何限制,以避免民眾及貨物轉以其它無法監控的口岸或方式流動,反不利防治措施,因此,目前仍維持剛果民主共和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二級警示(Alert),建議民眾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
剛果民主共和國近一周新增84例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自去年5月至今已累計2512例,其中1676人死亡;確診病例中有136例為醫護人員,其中41例死亡。此外,近期北基伍省首府戈馬市(Goma)確診首例及往返烏干達商人確診死亡事件,更顯示該疫情持續擴大風險。
疾管署呼籲民眾應遵守「二不一要」,若非必要,不要前往該國北基伍省(North Kivu)及伊圖里省(Ituri)等伊波拉疫情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應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不要至當地醫院探視或接觸病人,要注意個人衛生,落實勤洗手及咳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返國後21天內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