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
●醫療行為必須符合規範,一次性耗材就應該限用一次。
●比價網形同虛設,只是揭露價格,未善盡把關之責。
醫院重複使用一次性手術耗材,已成醫界常態,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批衛福部健保署、醫事司嚴重失職,未能嚴格把關,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健保署明知這項陋習,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比價網形同虛設,將自費醫材當成一般商品,只是揭露價格,未善盡把關之責。
朱顯光說,健保署相關官員雖然瞭解比價網上部分自費醫材價格高低不一,手術縫合閉合器價差竟可高達一二十倍,卻只是打電話至醫療院所聊一聊,未能細究原因,積極處理規範,等於自廢武功。
重複使用 應擬定次數上限
朱顯光指出,醫界應該依照食藥署藥證行事,醫療行為必須符合規範,一次性耗材就應該限用一次,如果要重複使用,壓低成本,幫病人省錢,應透過相關醫學會向食藥署、健保署提出建議,允許重複使用,擬定次數上限,以及消毒SOP,做好感控措施。
「二手」醫材 應誠實告知病人
如果允許一次性手術耗材重複使用,健保署理應建立通報機制,醫師臨床使用時,發現患者出現感染異常,就應該立即回報。最重要的是,重複使用之前,應該誠實告知病人該次手術是用「二手」醫材。
朱顯光指出,對於醫界重複使用一次性手術耗材,健保署不能切割卸責,一旦造成患者感染、住院,相關醫療費用仍須健保買單,此外,醫病關係嚴重不對稱,病家處於弱勢,健保署理應嚴格把關審查,而不是左手收集資料,右手貼上網站,只是公告數字,過於消極。
朱顯光批評,對於自費這一塊,健保署始終冷淡處理,只視為商業行為,不歸其業務範圍,病家遇到收費爭議事件,就被當成皮球,就在醫院、衛生局、健保署之間,被三方踢來踢去。
比價網過於繁複 病家根本看不懂
此外,朱顯光批評,健保比價網過於繁複,一般病家根本看不懂,更不知如何操作,在規畫上,應該更簡易親民,而不是成為健保署卸責的工具。
籲修改同意書格式 病家應有審閱期
朱顯光建議,衛福部應該修改手術同意書格式,詳列手術所有自費的項目資料,包括品項、型號、價格。此外,應該比照定型化契約,病家拿到後,應有一段審閱期,可以詢問第二意見。
記者李樹人/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