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抗老化、調節血壓、促進心血管健康...酪梨好處多!從生活中攝取酪梨,你可以這樣做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國健署統計資料:壽命變長了 病痛也變長

<br>國人壽命延長,但活得老,不等於活得好。研究發現,六十歲民眾平均可再活廿年,但其中十年可能因慢性病糾纏,處於失能狀態。</br>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人壽命延長,但活得老,不等於活得好。研究發現,六十歲民眾平均可再活廿年,但其中十年可能因慢性病糾纏,處於失能狀態。圖/本報資料照片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東海大學統計系教授林正祥分析國民健康署資料發現,六十歲民眾大約還可以活上廿年,但往後的人生卻只有九年是健康的;換句話說,餘生半數時間,可能臥病在床、或喪失生活功能。

若說人生七十才開始,林正祥的分析狠狠打了這句話一巴掌。統計顯示,七十歲老人還可再活十二點八年,但僅有五點五年處於真正的健康狀態,遑論退休後可以一圓人生夢想。

一九五○年代,國人平均餘命大約只有六十歲;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平均餘命達到八十歲。但壽命變長,卻未必等於活得更健康。

林正祥指出,成功老化要從身體、心理、社會三層面來看,包括日常生活可以自理、心理沒有憂鬱,及認知功能正常、沒有失智,社會層面則是仍有跟親友、他人互動,不是「孤單老人」。

老人長壽,卻沒有成功老化,衝擊目前勞動人口,未來這群人上有臥病長者,下有撫養幼童。林正祥擔憂,台灣勞動人口將從二○一六開始,每年減少十三萬人,老年人口首次超越小孩,人口年齡中位數首次超過四十歲,「這一年將是台灣最關鍵的一年。」

林正祥認為,慢性病防治是成功老化首要克服的難題,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是造成長者無法維持生活品質的隱憂。

多數國人擔心癌症對生命的威脅,但國民健康署研究員蔡維誼表示,分析十大死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謝症候群造成的死亡人數,遠多於癌症,乳癌與大腸癌等癌症,也被認為與肥胖有關。

林正祥表示,面對高齡化社會及少子化衝擊,提早照顧自己健康,才是因應之道;「老化沒有辦法避免,但可以讓老化伴隨的不健康時間愈短愈好。」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2014/08/16 聯合報】

心臟病 糖尿病 高血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