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下地走過路? 」、「水喝了多少?」、「胸口悶不悶?」,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病人手術後或出院前,醫護人員都會這樣「多問幾句」,這可不是客套話,而是幾句救命話,這些都源於醫院一整套防靜脈血栓(VTE)的防治體系。
這些年,大家對心梗、腦梗等疾病熟悉,但對肺栓塞等靜脈血栓疾病的警惕心不高。以肺栓塞為例,症狀隱蔽,死亡率很高,已居於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前三。
術後即將出院,一句「氣有點急」引起醫生重視
腫瘤病人是VTE的高危人群。
在邵逸夫醫院腫瘤外科,陳文軍主任醫師至今仍對一個病人印象深刻。
62歲的鄒大媽做完乳腺癌根治術後,恢復得很不錯,術後第二天,鄒大媽的女兒已在替媽媽辦理出院手續。
就在這時,患者一個動作引起了醫生的注意。
「鄒大媽在收拾東西,我看她爬下床有點累,動作很遲緩,就問她,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陳文軍說,鄒大媽回答:「今天氣有點急。」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正是這一句話,讓陳文軍馬上高度緊張了。
「一方面讓家屬等等先別急著辦出院,一方面聯繫其他醫生給她做檢查。檢查發現她的氧飽和度只有80% (正常人有97%—100%)。我又趕緊讓她做了個肺部CT,結果一看,肺栓塞!」
幸好鄒大姐脫落的血栓不大,醫院為她開通綠色通道,經過出血風險評估,進行抗凝治療,最後安心出院了。
「像鄒大姐這樣的肺栓塞病人,我們科曾經碰到過三個,但都在關鍵時刻排查出問題,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病人大塊的血栓一旦脫落,牢牢堵住肺動脈,或許連送醫院都來不及救。」陳文軍說。
靜脈血栓該如何預防?
靜脈血栓發病雖可怕,但可防可控。除了醫務人員亟需加強認知水平以外,醫生也呼籲患者和家屬要加強對VTE的認識,高危人群需要對VTE提高警惕。
腿腫是深靜脈血栓的最典型症狀之一,如果兩條腿的堵塞程度不同時,兩條小腿就會出現明顯的粗細差異。當這一症狀與胸悶憋氣加重同時出現,那麼是靜脈血栓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醫生建議,長途旅行及久坐不動的人群,每兩個小時最好能站起身活動活動。
四肢運動操
1.每天握拳、放鬆5-10次,持續時長10分鐘左右。
2.每天屈伸肘關節、抬上臂3次。
3.每天屈伸膝關節、抬腿3次。
4.踝關節的上下屈伸及環繞練習,每天10次。
原文出處
※ 點我加入元氣網LINE@ 好友,掌握最新健康、講座資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