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醫療險只能賠醫療費用?從案例看實支實付險可彌補哪些支出缺口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醫學美容暴增 婦產、泌尿科參一腳

台北市東區美容、整形診所明顯增加。 記者盧振昇/攝影
台北市東區美容、整形診所明顯增加。 記者盧振昇/攝影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健保財務緊縮,醫學美容成了「金雞母」,不僅皮膚科是醫學系學生選科的指標,不少執業多年的醫師「生涯規劃」轉型時,紛紛投身醫美行列。台北市去年就暴增一百多家醫美診所,多半是婦產科、內科醫師重起爐灶,連急診、泌尿科醫師都來「參一腳」。

一名即將臨盆的陳太太表示,最近到婦產科醫院產檢,發現醫院將某一樓層打造為美容中心,大手筆購進高貴儀器,推廣除毛、美白、打玻尿酸等,院內護理人員、掛號櫃台人員好像是「白老鼠」,輪番打了雷射。

護理人員還報「好康」,產婦生產後,可以免費送美白護膚一次,另外還收到院方傳簡訊,憑簡訊打美白點滴等療程可享優惠,鼓吹她趁坐月子期間整修門面,讓她和幾位準媽媽很心動,又不知道婦產科醫師做醫美「夠不夠專業」。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去年光是在台北市,就新開了100 多家醫美診所。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高偉君表示,其中婦產科醫師最多,可能是少子化危機下,婦產科另覓經營之道;內科、家醫科、耳鼻喉科也不少,甚至還有泌尿科醫師。

資深的急診醫師趙凱,最近也帶著一批急診醫師,集體投身醫美中心。趙凱表示,急診科醫師在職場上要轉型,不比婦產、小兒科等其他科別可以開業,除了下鄉到醫療資源較缺乏的基層,想留在都會區找出路,自費項目多的醫美是醫師首選,也成了趨勢。

相對在急診科付出的時間,以及面對急重症患者的沈重壓力,趙凱說,屬於「經濟醫學」的醫美可以「補醫師收入的不足」,「不然老婆會唸你啊」。不過趙凱還是強調,他帶著子弟兵做醫美,還是希望一周至少有一天兼任急診醫師,不要忘了本行,做醫美只是「調整重心」。

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系主任林志鴻也表示,長庚開院以來,就有約三分之二的整形外科醫師轉行只做醫美,有皮膚科的老教授感嘆,新進醫師只想專攻醫美,遇到患者有皮膚病,就「轉介」給老師。

皮膚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