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月經異常、體毛或痘痘狂長,當心多囊性卵巢症候群!9大飲食方式助改善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醫藥新聞

緯度+溫度 愈熱愈生男?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諮詢: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江東亮、小兒專科醫師呂嘉順、哈佛公衛博士、家醫科醫師林先和】

亞洲男女比例失衡,其中又以印度、大陸最為嚴重,被稱為「遺失的女孩」現象。見【2009-04-12/聯合晚報/B6版/健康一起來】

20世紀後半期,男性人口似直往下掉,科學家都在找原因。

馬爾他(Malta)的小兒科醫師維克(Victor Grech)與婦產科及醫學院研究小組也想找出原因。他們試著找出這小島1916年至1995年間,以及歐洲國家1990至1995年男女嬰比例。

結果,馬爾他男女比並沒有顯著差異,但被維克列為對照組的歐洲國家,卻顯著不同。維克的小組以緯度畫分歐洲國家,如北歐、中歐、南歐等,這樣的畫分意外發現,歐洲男女嬰性別比因緯度差異明顯;南歐男嬰比遠高於北歐,而且隨緯度北移降低。

美加現象 不符研究

維克無法說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推論唯一的差異可能是溫度,也就是氣候愈高溫地區,生出男嬰比率愈高。而溫度觀點在1999年或更早就被提出來。

緯度造成男女比不同,是學者茶餘飯後話題。2002年,維克接續並擴大研究,並將結果發表在學術地位名列前茅的「英國醫學期刊」(BMJ);他將時間縱深拉大到1950至1999年,整個20世紀後半段,地理位置擴張至美洲1958年至1997的人口結構。結果,再一次證實:南歐男女嬰比率差異明顯高於中歐與北歐,在北緯35度到40度國家生男孩的比率,高於北緯40度以上國家。

一般而言,每一萬名新生兒中,南歐男嬰數較中北歐高出7、8人,但中歐與北歐無明顯差異。

這項發現讓維克等人很興奮,若全球都有這種現象,就有趣了。但是,在美洲的研究發現,美國男嬰比率明顯高於墨西哥,緯度更高的加拿大又比美國更高。

BMJ的編輯詹姆斯還是認為影響因素是溫度,另一影響因素則是荷爾蒙。但是,維克後來相反的研究結果,很難以全球觀點,統一解釋:到底是低緯度地區生男比率高,還是高緯度生男比率高?

不過,學者倒是認同,緯度不同,確實可成為生男、生女比率差異的重要因素。至於為何美洲與歐洲不同,這問題引發更多探討。一些狹長國家如義大利,就觀察該國從南到北不同緯度的男女嬰比,國土寬廣的伊朗則乾脆對緯度及經度拿來比較一番。

教堂紀錄 呼應研究

除了緯度,有的學者研究範圍拉大到戰爭對男女性別影響。斯洛伐尼亞的學者以該國1991年6月26日至7月7日的內戰為時間點,統計戰後10天男女嬰比例,結果發現,男生比率陡降,斯洛伐克學者認為,這是戰爭壓力導致的結果。壓力降低懷男胎比率,似乎較緯度產生的影響更受肯定。

對於溫度,山謬利(Samuli Helle)等人對前人研究不以為然。他認為,哺乳類動物早在受精時就決定性別,溫度若影響男女比,應在精子階段就影響了,因此不應對照同年溫度與男女嬰比,而是應對照前一年平均氣溫才對。因為一旦受精,性別就不會改變了。但氣溫登錄不過就是這兩三個世紀的事,要去那兒找到這些資料,而且還要有人口登記的數字相對應?

教堂!很多教堂日誌記錄教區出生人口,還會像我們小時候寫日記般紀錄下當天天氣。他們找到一處路德教堂於1745年至1890年紀錄,包括當地教區閃米族人口結構及天氣紀錄,統計那145年溫度變化對性別影響,結果不但呼應「氣溫愈高愈容易生男」的說法,還推算出一公式:前一年氣溫平均提高攝氏1度,第二年男嬰出生率就提高1%。

【2010/01/27 聯合報】

兒科 受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